看了“杭州女子失踪案”调查结果后: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吗
前几天杭州女子失踪案终于告破,结果令人震惊,继“爬山”之后,“化粪池”“两吨水”又火了一把。
这个案子给人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电视剧编辑发挥想象力都写不出来的剧情,竟然在新闻报道中一天一集地上演着,这可比电视剧揪心多了,毕竟电视剧是假的。
虽然揪心,但毕竟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并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虽然如此,但我依然看到了网络上极其大量歇斯底里的呻吟声。
大家或许都沉浸在网络的反思浪潮中,所以看到我这篇文章时,会明显感觉腔调有所不同,一时难以适应,但没关系,冷静一下。
我要写的是针对那些所谓的反思,比如有篇文章就得出结论说: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深交请小心五种人。这种文章的浏览量非常的高,说明很受欢迎,但我不禁心头一震,我可能要被教育和恐吓了。
“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通过“杭州女子失踪案”来得出这句话的结论,我感受到了恐惧。
许某因为家庭生活矛盾,积压了对妻子的大量不满,于是选择在某一天晚上,趁妻子熟睡时动手,手段极其残忍。
那么失踪女子的丈夫许某的“人性最低处”应该是他动手时的动机和手段的残忍了吧。可失踪女子如何有机会判断与他生活多年的丈夫的人性最低处呢?
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和男朋友结婚,恰好看到了“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这句话,你有没有试图验证一下,你男朋友人性最低处是怎样的!
在网络上有一段流传很广的视频叫做“达伦布朗惊心动魄的人性实验”,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把人性某个最低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请问,结婚前的男女双方,你们要不要为对方设计一套人性试验,来看到他(她)人性的最低处呢?我想如果你的实验设计足够地巧妙,你未来的另一半会有很大几率跟“杭州女子失踪案”的许某并无太大差别。
如果“看人性最低处”是选择是否结婚的因素,那么你能看到的仅仅人类的人性最底处,那些已经发生的人性最低处。我想只有一个最佳选择:永不结婚,永不交友。
我并不是说“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这句话不对,而是说这句话即使是对的,又能怎样呢。把这种话作为一件刑事案件的反思,与那些网络流行的毒鸡汤本质上没有区别,闻起来似乎有些味道,喝起来只是毒药。
崇拜这种话,只会让自己怀疑人生,怀疑人性。
事实上,结婚对象的选择权并没有在你手里,你只有一定的决定权,并且只能在可以结婚的前提下行使。就如同每个人身边可能认识的人,不是你决定的,一切都那么地随机,但是跟谁做朋友,可以由你决定,但能不能做成朋友,需要两个人共同认可,这些随机的、主观的因素缺一不可。
结婚对象也是一样,能与你有几率走到结婚的,大致也就那几个或者几十个,你可以从中排除掉很多,比如习惯不同、沟通不畅、三观不合、太矮、太穷、太猥琐、太懒等等,唯独很难看到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显露的“人性最低处”。
结婚的对象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其实不容易回答,毕竟再完美的人也不见得适合你,我们古人的话最准确,叫做“合不合”,说白了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确切答案。
不要纠结“结婚的对象如何选择”,在结婚这件事上,你应该考虑的是,在所有可以结婚的对象中,哪个更适合和自己组成家庭。
这本质上是两个问题,“结婚的对象如何选择”是1+1=2,你希望找到那个能满足你自己需求的人,你自己是1,但希望等于2,所以你需要找到另一个1,另一个1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你的答案。这样的做法是当下人们选择婚姻的主要原则。
这种做法就相当于生产商和经销商,
而“选择更适合和自己组成家庭的人”是1*1=1,一个家庭里的人加上另一个家庭里的人组成新的一个家庭,以人的不同优势为前提组成一个集合体(家庭)。
这种做法相当于两人出资办工厂,一个管生产,一个管销售。
不管选择哪种做法,最关键是走一步观察一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掉选择分开或暂时分开,现在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结婚要看人性最低处?刚开始怎么能看到呢,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