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旅游
清晨在院里散步时,听了一篇文章——《自从我妈从台湾旅游回来》。作者以朴实俏皮的语言讲述了妈妈从台湾旅游回来后,身心发生的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文中的老太太生活在新疆的乡下农村,是一个普通的每天要打扫牛圈收拾鸡粪种地的庄稼人。参加40年的同学聚会时,被一帮去过新马泰港澳台见多识广的老同学们逼迫地插不上一句话,这还不说,一比较,就她白发最多又显老。老太太回去后一度黯然神伤。女儿为了宽慰老母亲,就给她报了个台湾游的团。老太太穿上新鞋子,拎着编织袋就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虽然期间备受异乡水土不服的折磨,但回来后三句不离台湾游,一副出了趟远门见识和档次已然提高了的神气。不仅烫了头,穿了花衣服,买了双肩包,还学会了拍照时摆剪刀手、卖萌包子脸、系丝巾等典型的中国大妈的全套包装。不仅如此,老太太的旅游意识空前高涨,把以前当新鲜物送人的土鸡蛋,现在都积攒起来卖掉,又买了下蛋的母鸡,努力养牛卖牛犊,总之一心攒钱要出去旅游。文章把老太太旅游前后的变化刻画地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令人莞尔之余,也引人反省。不由地让我想也起了老妈旅游的一点趣事。
老妈是七十岁的人了,虽然看上去年轻,但身有顽疾,腿脚也不灵便。打小生活在老家那片广阔亲切的土地上,周围的人都知根知底,稔熟和美,她很知足。她不喜欢出门,甚至不爱住闺女家。即使是热情地被邀请去县城的我姐家住,她也待不了几天,就急着回去。更别说来几百里外的我家了,除了必须来看病外,我软磨硬缠威逼利诱都不能使她的意志有所改变,她还自己打圆场说,坐车时间长,身体受不了啥的。我明知道她更喜欢待在老家的自在,就不再死缠烂打地强求了。岁月一年年流逝,相聚时光短暂,陪老妈去旅游的机会几乎没有。她也总说,外面的世界没啥好看的,不如在家舒服。
大概是在去年吧。小姨当了某个与民政部门合作设在各村专门为老年人服务机构的联络员,这个机构会经常会推出一些旅游项目。一日游、几日游不等,共同点是这些项目都很便宜,少则一两百,贵的三五百块,并且管吃住。即使农村一般的家庭,也能承受起。于是几乎每个线路一推出,村里有不少叔啊、婶啊、伯伯啊会报名参加。记得去年旅行团组织了一个河北面粉厂的旅游。老爸积极地给她报了名。但两天时间很紧迫,路途也远,抛去来回路上耽误的时间,真正参观游玩的时间极短。考虑到老妈的身体不适合长途跋涉,我们都不赞成她报名,她自己也对这趟旅游心中忐忑。我还专门打电话劝她不要去了。没想到,她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起了个大早,跟团去了。旅游结束后给她打电话,原以为她会很疲惫,结果一接通电话,她溢于言表的开心从话筒里溢了过来。问起旅游的感受。老妈简直如数家珍,几乎把去过的每个地方都给我讲了一遍,我也认真地听着,那个电话被拉得好长。她说都是村里熟悉的人,也有人照应,时间紧,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着急慌忙地,也不觉得累,面粉厂生产挂面,不仅参观了挂面生产车间,午饭吃了挂面,人家还送了两把挂面……我觉得不会有趣的面粉厂旅游,被我妈说的趣味横生,我一时无语了。
深秋时节,这个机构又组织村里的老年人去开封看菊花。团费一百多还送礼物,实在是便宜地没法拒绝。但一天功夫,除了来回八个小时的车程外,还要去两个景点。算下来简直是步履匆匆。没想到,老妈又不顾路途远,和大姑、婶、叔们参加了进去。中途给她打电话,他们正在吃饭,极简单的午餐,还是开心地很。回来后问起她的感受,说出去转转可美了,现在旅游上瘾了,一有活动就想去,没有活动还巴望着呢。不管怎么说,老妈的心里已经种下了想看世界的种子,对于传统的她来说,是难得可贵的进步啊。
好吧,文中老太太旅游的起点太高了,去了台湾后,又想去马尔代夫,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儿。而老妈的起点又太低了,即使一路上粗茶淡饭、舟车劳顿,她也乐不知疲。前几天给她打电话说起旅游的事,我说疫情赶紧过去吧,又可以去旅游了,我们俩心照不宣地笑了。
等疫情过去,我要大力支持老妈出门旅游,可能的话,陪她旅游一次,至少也要把她旅游的软件安排好,自拍杆啦、双肩包啦、花丝巾啦、遮阳帽啦、吃喝的档次啦……一不小心,把她塑造成中国大妈的模样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