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父母认识在老家蛟河,父亲在煤矿的车队里开车,母亲接替姥爷的班,在矿医院后勤上班。
儿时的记忆是,父亲喜欢抱着我到处溜达玩,夏天的每个双休日我都要和父亲睡到上午10点左右,然后父亲骑上他那油力两用的摩托,带上我和哥哥(姑姑家的),来到河边捞鱼。我和哥哥在父亲边上玩耍,那里的水是那么清澈,等父亲捞鱼捞的差不多了,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锅和调料在帮我们煮鱼,那味道现在想想都是那么鲜,吃饱玩累了,父亲才会拉着我和哥哥骑着他那瘦小的摩托回家,因为摩托马力小,有时爬到小坡时,父亲需要使用辅助脚踏板蹬两下,有时遇到大坡时,哥哥得跳下车推着摩托走,父亲持续蹬着脚踏板,而我稳稳的坐在前面,嘴里还要没心没肺的大喊:冲啊!现在回忆,每个周末都是那么难忘。
我的父母母亲主要负责我的日常的起居。记得一次回家的路上,别人骑自行车给我撞倒了,母亲激烈的与对方争吵,那是迄今为止第一次看到母亲对外人发火。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不安现状,常常利用空余时间开车去挣外快。结果,不满现状的他在我6岁的时候带着母亲去了淄博市,经营一家面馆。生意不好出兑,转年带着妈妈来到延吉市。因为手里没钱,父亲又只会开车的技能,就开始从给别人开出租车干起,存了一些钱,第二年家里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开了半年左右,一天晚上3个年轻人拦住父亲的车,中途,后面两人拿出两把砍刀,架在父亲脖子上,抢钱。父亲说:钱车全都留给你们,不要命就行,三个人拿着钱跑了。当月,父亲把车卖了,领着母亲推着人力三轮车开始卖水果,卖着卖着手里有些积蓄,开始包车去产地收水果,批给这些水果小贩。敢到连雨天,批水果的少了,剩下大半车水果慢慢腐烂了。父亲又开始琢磨新出路,因为当时都是平房,家家都需要烧煤取暖,父亲出生在煤矿,便开始从老家进煤往外卖。卖了2年,手里有了一些余钱。当时父亲认识最牛的人是在当地做建材生意的,大家叫他“牛百万”,到饭店吃饭时有专桌。父亲把当时经营的煤厂场兑了出去,和母亲在当地租个门市也卖起防水建材,由于大部分客户是单位客户,需要酒桌应酬,父亲不适应那种生意方式,所以又租了块场地,继续经营煤炭生意,这一干就是二十年,母亲默默的在父亲背后打理了20年的煤摊子。父亲中间又干了一个保温厂,未果。随着生意稳定父母买了大车,开始自己从产地拉煤,然后又在经营场地加了一项“焦炭”项目。
父亲有二位姐姐一个弟弟。父亲9岁的时候爷爷奶奶由于身体原因相继去世,叔叔是在奶奶身体有病的时候出生的,所以脑袋不太灵光。在煤场稳定的时候父亲先把叔叔接到自己的场子帮工,后把姑姑与哥哥接到身边(姑父很早就去世了)。给哥哥先开了个煤场,后来又买了一台工程车。9年前,父母在相邻城市,拿出全部积蓄,贷款买下了一个门市房,他说:以后我们这生意要是不行了,这一大家子也得有个能吃饭的地儿啊。现在我和老婆在这个门市房里,经营着一家五金建材店。
这就是我的父母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
注:这一篇把父母的经历写出来,下一篇写写自己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什么。七年呢,慢慢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