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05/365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黑白大熊猫


皮格马利翁

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乞求爱神阿芙洛狄忒给这个雕像生命。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最后,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娶了雕像美女。

别误会,我可不是鼓吹宅男宅女们通过自己的臆想就能得到心爱的人。而是这个古老的故事传达了一个真理: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又叫“罗森塔尔效应”。他进一步提炼出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也就是说,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的行为,在他们心理抛下一个锚,让对方的命运朝着这个期待发展。

注意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重大的作用,前提需要是对方认可的权威性存在。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二、弄丢了的自己

写到这里,其实我的内心是悲凉的。我发现一直以来,我把自己给弄丢了。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村人,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在我们村里盖了一栋房子和把我们姊妹三人供上大学,在村里颇受尊敬。

但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无法理解。直到我们上大学,他教育的思想就是不打不骂不长记性。小时候懵懵懂懂,做错事挨了不少打骂,直到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就联合母亲和父亲做对起来。

在家里,父亲自认为控制了经济命脉,就是绝对的权威存在,他对我们的期待就是,服从他的命令。

这也导致了一直以来我都无法有独立自主的思想,父亲说的话我们就要去遵守,不然就骂,再不行就打。直到现在做一些事情,我会本能地选择去回避,去做自己应该做的选择,丢失了自我决策的思想。

可以说,父亲就是权威性的存在,他对我们的期待就是,成为他以前无法实现的优秀的自己。把“未能实现的他自己”安放到我们身上,却丢失了原本应当属于我们的,要去实现的“优秀的自我”。

这产生的后果就是给了我逃避错误选择的安全感,但最深沉的毒副作用就是,我会永远长不大!

细思极恐。它就像一个幽灵,随时准备入侵我的思想。

其实,我还是很尊敬父亲和母亲,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老一辈的人由于时代的原因,几乎都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又怎能去勉强他们十全十美呢?

到现在,我已经和我的父亲达成了和解。但是,这思想的枷锁,也必须要从潜意识里面提出到意识层面,时时监控它并改造它。

此外,为了避免教育方法的重蹈覆辙,我会经常学习一些育儿方法的书。

例如陈美玲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得到》专栏里面周育如博士的《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和魏教授的《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

或许你也应该思考一下,你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什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