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500

2018-10-03  本文已影响7人  文昌许珊珊

今日继续阅读《惩罚》

惩罚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消除不良行为的手段。对某一动作的重复惩罚,并不能夺去该动作的固有吸引力,而由间接的惩罚消除反应则更易见效。

处罚在某一阶段内,可以减少其反应倾向。尤其是间歇惩罚,不仅是短时间内,或长时间来看,都是有效的。

增强若使用得当,则对于改变儿童不良行为相当有效,可是若没有正确行为出现,则可用惩罚,惩罚是一种不愉快或不希望的厌恶刺激,用来消灭某种行为。

增强是采用正增强物,强化下次行为,而惩罚则是用負增强物,消弱下次行为。惩罚的类别有:给予脸色、批评、警告、斥责、罚劳役,体罚。

正用

就理论而言,发展未成熟的儿童,有必要用它来禁止从事不良行为。奖赏和惩罚双管齐下,应用适宜绝对可以塑造人类的品性,在某种情况下,却是事实。

应用在家庭。初显越轨行为,则给予恐吓。应用在为人处世,告明缺失所在,更能展示效果,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或缺失之处,以及父母对他的期望。

应用在休闲生活,则给予警告,适当警告,发挥收敛效果。

孩童们从事任何不良的行为时,不可因为做错事的是别人的孩子而不加以责骂,率真的训斥是身为长辈应尽的义务,否则就是一种姑息。

对于跑来跑去让自己头疼的孩子,也要适当警告。

应用在手足吵架,可用斥责。抓住适当机会,适当表达怒意。。父母的不理,给予脸色,警告无效时,可适当运用斥责。

应用在家事处理,罚劳逸,采用团体压力。

应用在乱跑,对危险性情境不甚了解。父母要完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情境,唯有采用厌恶刺激来制止行为再发生。

学校方面,不要因恶小而忽视,否则会因之渐入频繁,形成恶习。当某种行为刚出现就给予脸色。

应用在环境维护,批评孩子行为,而不是孩子个人。

处罚之前,实施警告更有效。要想警告奏效,最好具体内容表述清楚。

斥责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斥责完如果行为改正后要立刻奖励。积极奖励是为了鼓励孩子做出我们希望的行为。

应用在行为治疗上,可采用厌恶刺激疗法。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一,增加其他可替代的可欲反应。

1,具有强烈自尊的孩子容易引起反抗的反应。有些孩子甚至转移反抗情绪,转嫁到别的孩子身上。

2,弱小的孩子容易引起逃避的反应,借由哭泣,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发泄。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时增加其他可替代的理想反应。最好的方法不在于如何指出并改进他的缺失,而是增强表现良好的一面。

与其事后惩罚表现偏差的儿童,不如减少造成惩罚反应的基本原因。慎选惩罚物,惩罚物对每个孩子效果不同。一般行为一出现,立刻实施惩罚效果更明显。尤其对年幼孩子更应如此。

要给孩子提供发泄的管道。找出原因后设法解决,不能刺伤孩子自尊心。比如:不能朝妹妹丢,朝树枝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