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会正翔语简友广场

诗文留记故园乡愁

2021-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晚霞一

作者王彦博,诗人、作家、家乡的文联主席,感动其故园乡愁的系列诗文,特编辑整理于此,以表景仰、敬重之情。

一:年集

故园春节叫过年,过年迊庆风景多彩,赶年集儿是节前的热闹之一。诗书留记乡愁

叹思儿岁咒节迟,

年味芳馨入"集"知。

南巷肉鲜翁妪抢,

北街鞭脆幼童痴。

"联"红入手娇门媚,

"枳"绿出盘谝客识。

攒满商贩纷笑日,

农家翘楚盼春时。

二:春联

庄户人迎春,春联张贴是"规定动作"。时进腊日,家父总要买好红纸、笔墨,应邀走家串户,不收分文,为乡邻创作、书写符合各自实际的"家联儿"。如此文象,连年屡为。父亲说,为乡亲们服务是应该做的。诗以记之。

不逮腊天日近新 ,

携红把墨走庭门。

词敲字炼歌丰岁,

舍美衣足写娱心。

福寄浓情辉万梓,

祥扬豪志喜千君。

弥寒飞雪自欢乐,

倚伫门"联"享厚春。

三:灯笼红窜绿

灯笼红,非指点燃的红灯笼,乃为故园上下红绿相间的一种圆体萝卜蔬菜,产于秋季。为便于保存,收获后埋蔵于庭院寒冻不及深处。新春前,家父常挖出多枚,在每个中间开槽加水,洒入花籽、谷粒、麦粒母种,不日绿意萌生,拥碧靓室。遇逢雪日,窗外玉龙飞动,室内红绿相映,充满生机,望之,真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所云,其"喜洋洋者矣"。诗记:

埋地蔬宝落案前,

中红上绿绽樱鲜。

环周剜拓槽沟壑,

入水添谷绕体妍。

室暖蕾葩催碧跃,

主勤枝叶绿翠欢。

良宵忽伴玉龙舞,

正俏"灯笼"映春天。

四:守岁

除夕入夜,故园喜浓。

看过街上欢景回至家门,时钟已过十点。家父让我等坐在堂屋,面向他亲手制作、每年画面不同的“走马灯”,讲解画面图片的人物故事,诸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武松打虎”、“舌战群儒”等古圣先贤形象,如同电影画面转动起来。

至十一时,母亲把内屋炉火“通”得很旺,拉挂在北墙、东墙的“灯笼红”彩带青苗翠绿,一盏明亮的“泡子灯”落放炕桌中央,家父开讲中华民族“守岁”起源、传承,分享王门祖辈将民族文化一一守岁传之子孙的殷殷嘱托。守岁内容有三:

一是"汇报"。从母亲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汇报一年来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做为主持和讲评,父亲会就每个人,微笑着给予细致入心的鼓励式指点。并就新一年全家奋斗目标,做出“指示”。

二是"试艺"。全家每人都要展示一项"艺术"或"技艺",比如胡琴演奏、毛笔学书写、马尾加工、绘画等,仍由家父亲点化、提升。

三是"亮响"。子夜过后,家父会叫我们在院内,点响凌晨村里第一个“二铁脚”,并看着钟去,隔时隔不停燃放,意在唤出没有“起五更”的乡亲们,钻出被窝,与我们共同守岁,接福纳祥。后来,父亲还嘱咐我记住《守岁诗》:

流光难挽去如尘,

珍贵临歧意倍亲。

情到无聊还尔尔,

事如可例总陈陈。

深宵灯火儿时影,

闹岁人家别样春。

更思明朝风雪里,

折梅来识去年人。

此刻,牛耕丰岁即至,我将以收看春晚实现守岁。谨依家父留之《守岁》原韵,诌句以记乡愁。

流光如水润凡尘,

每忆旧年意倍亲。

进退沉浮虽尔尔,

得失获欠任陈陈。

常思业业躬耕影,

更念兢兢砥励春。

敬望牛耕祥顺里,

欢歌时代唱新人。

五:拜年

正月初一一大早,各个家族的晚辈都要组团,向长辈叩拜,场面红火。是时,中华民族敬长尊老,弘德扬善的正道基因,得以延传。诗书记之。

星眨晨惟伴雪寒,

伯叔爷奶笑接天。

院庭躬跪掬诚敬,

儿少孩童叩祝欢。

北户南庄多复转,

同侪长幼簇跟连。

年年拜望血浓水,

国志家情更弘传。

六:逗鸡

腊日天脸多变,偶有风刮雪落,蜗闷斗室,烦躁难捺。是时,父母会以制作"斗鸡",稳住我等。只见二老先用红色纸板,画出、剪成两只分体联动的公鸡模型,一左一右挂在室内窗上,然后在窗外固定一根绑有"布旗"的木杆,并将挂在窗内的两支"纸鸡",用线分别连通室外"布旗"两角,形成窗内窗外一体联动。微风摇来,吹动布旗摆动,引线即牵动窗内相向对视的"雄鸡"掐战,奇态绚姿,煞吸眼球。诗书记之。

莫怨天公弄脸翻,

新春连雪赐奇寒。

千童难奈蜗居闷,

一艺新开乐跳欢。

架势翮扬犹奋力,

近攻远蓄更争先。

谁言雉斗惟宫戏,

慧美从来在民间。

七:走马灯

时近正月,家父开始寽觅材料,精工巧艺,制作"走马灯"。除夕夜,我等至室,抢位观赏。瞬间,点燃的蜡竹光焰,催动"转子"旋转起来,父亲画好制成、插在转子上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人物,如马行地,鲜活地"走"了起来,很象坐在家里看电影。每隔几天,画面内容更新一次。每年正月,佳艺总布。诌诗(上、下)两首记之。

(上)

腊月临庭父倍忙,

迎春接喜费神伤。

东携竹简西筹线,

南换苇低北借光。

巧剪精裁连首末,

微拉细搌施缩张。

烛灯借问何尊讳,

“走马”着花兆吉祥。

(下)

夜黛灯明照秀堂,

虔观寻理教儿郎。

桃园拜地惟忠悃,

鹏举镂文报孝彰。

故往沧桑埋厚义,

今新正道沐辉光。

年年“走马”燃希冀,

代代骄生向太阳。

八:甩花

故园戚姓,笃爱民艺。每年正月前,都拣集、收存各生产队耕地用的废旧犁盘,连同铁匠散落的铁屑,碾砸成沫粒,然后取出自家玉米芯、木炭等可燃物,配加金属镁粉,混合打包,装入牛马护口的嘴笼子。值村民择日,则临街点火笼底,待燃烧使铁屑、镁沫融为液体时,戚家父子开始接续依照圆型方向旋转,把"笼嘴子“的铁水,甩碰到村街墙壁,刹时铁流开花,镁花竞灿。乡亲们往这种民间艺术叫"甩花",诗以记之。

镁屑犁盘玉米芯,

笼燃炭火化飞金。

花扬南北流光灿,

舞起东西丽夜新。

十寨娇姑呼美奂,

八村俊少叹绝伦。

清风皎月摇细霰,

惠我家国日日琛。

九:灯赛

在热心人发动、组织、指导下,从春节刚过的正日初八至元月十五元宵节时间段内,故园会有各家各户自愿参加的"灯赛”上演。是时,长逾500米的村内大街上,东家挂圆灯,西户悬"方红",大灯、小灯、笼灯、串灯、高灯、低灯,竞丽街衢,靓丽光鲜。家父常作为活动的总提调,今天指导甲,明天安排乙,因之,"艺人老王"名播四邑。诗以记之。

衢贯东西闪丽红,

千姿万新竞华灯。

张家"鱼跃龙门"里,

李户"嫦娥奔月"宫。

童幼大街惊俏雅,

耋翁小巷嘆天工。

福祥亮满人间喜,

正贺新春第一声。

顺呈旧作一首:故园今歌

故乡河北省安平县王胡林村,传说曾救

过东汉光武,敇封邨称,并使历史留下许多传奇伟记。诗唱桑梓。

背倚滹沱护驾林,

名尊千载唱荣欣。

厚荫蔽野屯天将,

秀女穿梭造布琛。

织绢东西施筛艺,

张罗南北唱富音。

天灯明月辉相映,

万古犹歌故土魂。

十:天灯

从正月十一、二开始,故园居住在"车子口"街道的王盘志等,开始筹划放飞"天灯“,亦称"孔明灯"、“汽灯”。

天灯何年传入村户,村内艺人哪年学会制放,均无确说。它的制作原料需要竹批儿,考坝纸、脂油、薄细铁丝、高粘度粘糊等,灯体为立体圆柱形,高约一米,直径六十厘米。

天灯之所以又叫孔明灯,传为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发明,原用作指挥战争的发令信号,类如现代军事的"照明弹"。

故园天灯制放已历数百年,一代又一代父老,不断传承,不绝如缕。

元宵节夜,乡亲们会围聚在地处村里中心的"车道口",注目王盘志带领"制作小组"的"天灯"放飞。刹那间,用柴火点燃催动的一支支胡林"天灯",伴随着阵阵掌声,在"灯飞吉祥"的声声喝采中,扶摇直上……,诗书记之。

喜贺元宵玉兔悬,

圆灯柴火送云天。

当年蜀相飞鸿令,

今日樵夫乐雅篇。

少壮弦歌连笑语,

纤腰翩舞动情欢。

嫦娥广袖迎尊客,

福禄祯祥在人间。

十一:烤百家火儿

旧岁过正月十五叫"闹元宵"。

在庄户人心中,吃过正月初五的"破五”饺子,大年春节就算过了,乡亲们摽算着把欢乐喜庆寄托在了元宵节。

父亲说,把各家各户不能再用的炊具和其它用品敛起来,元宵节晚上在大街上一块儿点燃,让乡亲们都来烤手、烤脚、烤身上,叫烤百家火儿,是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好传统。

旧品收集的主力军,是村里小学放假的少年儿童,几人一组,分头找到各家各户,进门时有顺口溜:

大伯大娘听根苗,

(收)条帚疙瘩扫帚苗,

箅簾簸箕捎着要,

干干净净过元宵。

元宵节夜,皎皎明月映照得村里街上一派光明,父老、童少纷纷来到街上宽阔地带。数百家被收集来的生活旧物,依次成变成了响着"嗞嗞”声响的火苗,原来的点点星火,渐渐扩展为堆火,引来少年儿童、青葱少俊,与年老长辈一层又一层的转圈"热烤”。

少童们喊:"烤烤手,不冻手。烤烤腚,身子硬 ” ; 姑娘们说 :" 烤烤脸,不长斑,烤烤腿,长得美 " ; 老人们唱 :"烤烤东,日子兴。烤烤西,有生机。烤烤南,没困难。烤烤北,好运回"。

村里人称"快板张"的张秋雨,则在一旁数起数板:

滹沱河畔好个村儿,

名字叫做王胡林儿。

皇帝给咱起村号儿,

幸福着一辈又一辈儿。

百年不散的老乡亲儿,

和睦团结的象一个人儿。

今天的十五更高兴,

吃饱了肉菜吃饺子儿。

百家火烤得真叫好儿,

烤乐了老头儿老婆小小子儿。

烤乐了闺女小媳妇儿,

烤乐了老少爷们儿一群群儿。

烤乐了一家儿又一家儿,

烤乐了北头南头和全村儿。

乡亲们咱要鼓足精气神儿,

好好过新一年的好日子儿……

快板说完,村里吹歌会的乐手们,来到现场,手把笙管笛箫,奏起欢快动听的河北民间乐曲 《背马令》、《小放牛》……。      伴着烤"百家火"的人群舞动,和对新一年红红火火的生活向往,元宵节更加祥和文雅。诗书记之:

条帚疙瘩扫帚苗,

残丝废锻照天烧。

长街篝火连宵月,

笑语欢歌滚热潮。

扬手娇闺添貌美,

扭腚新童窜身高。

春发志念开吉岁,

自信人生更顺调。

十二:家歌

我们家有《过新年》《元宵节》两首家歌,延传百年,惠及五代。今值牛耕丰岁,吟韵倍亲。

家歌由我的祖父原创。1883年,时维清末,祖父王梦华出生在安平县王胡林村的普通农家。禀赋基因,喜好文艺,吹拉弹唱驾驭娴熟,偿用"宫尺”谱填词赋曲,溢彩许多音乐作品。他希望把《过新年》《元宵节》作为"家歌",传唱子孙。

父亲曾教唱祖父家歌,我亦延薪续火,将家歌传至王门后人。

祖父创作的家歌为《过新年》和《元宵节》,歌词简洁,韵律明快,通俗易懂:

过 新 年:

元旦头一天,

过新年,

家家户户灯笼挂门前。

咕噔咕噔咕噔,

放炮又拉鞭,

身穿上新衣大街上去玩。

元 宵 节:

元宵节,

月儿明,

家家户户点亮了灯。

儿童烤起了百家火,

姑娘们围了好几层。

耳听彩炮声,

起花上去一条火龙。

岁月如梭。转眼间,祖父的家歌,已由清代的"宫尺"曲谱,经我译为了现代简谱,和国际通用的"五线谱"。2005年,我亦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录制,把家歌唱给了全国人民。前些年,家侄王亚良还曾推动家歌传向海外。诗书记感。

祖起文华唱乐年,

家歌今品倍亲鲜。

词扬黎庶佳节喜,

韵咏布衣瑞气添。

五代延传惟一曲

百春乐奏醉千仙。

乡愁辉熠新时代,

当念前贤赋雅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