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乌托有个帮2,我们终将抵达》——所谓文艺那个圈

2016-04-22  本文已影响47人  王少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书评】《乌托有个帮2,我们终将抵达》——所谓文艺那个圈

先啰嗦几句实物,书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将近五百页。随便翻翻,我首先被书中的摄影作品吸引。可能因为我是摄影白痴,所以对于有感情的摄影作品总是颇有青睐。很多人物特写是黑白照片,恩,符合我对“文艺”的设定。

人对于某种未知事物的印象总是从标签开始,没错啊,这本合集在我眼里就是文艺的某种代名词。

呵呵,少年总是太天真,总以为看到的冰山一角是整个世界。

就好像我企图通过这些访谈去拼凑某个人,扯淡么。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喜欢访谈、回忆录或者是自传,归根结底是这些“偶像”离普通人太远了,哪怕各种平台便利又快捷,不过依然满足不了“粉丝”们的好奇心。

假设,你不喜欢宋冬野,但是你喜欢赵雷。或者两个人你都无感,但是听过莫西子诗的歌。然而事实上,你钟爱的是陈粒,但你也看过大冰的书,还听过严歌苓笔下的故事。或者,你的朋友爱李志,你的前任爱痛仰乐队,你因为韩寒电影而关注了多年不见的朴树。

所谓的访谈、回忆录或者自传,它们所展现的不是某个“偶像”的八卦,是更严肃的议题,是一个世界的冰山一角。

我们将某个人、某个群体贴上标签,不是因为他们只有这样一种特质,而是因为他们所呈现的架构过于复杂,而语言的匮乏不足以全部概述,所以挑出某种可以清楚看到且浮于表面的某种特质便成了这个人、这个群体的标签。

世界是混沌的,而我们又需要去描述这个世界来向别人解释我看到的世界。在转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失真,而每个人能够感受到的又千差万别。

没有人喜欢被无辜的妄议,只有真实了解才有资格阐述言论,而真正了解的人往往不会随便下结论。

所以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又一个故事,是每个人身上的一个小故事。

宋冬野说,你们不知道吧,我差点把《董小姐》删掉了。

赵雷说,我永远都会把吉姆餐厅装在心里。

莫西子诗说,巡演其实很累。

陈粒说,谁喜欢被人管。

大冰说,我坚决反对那种“一门心思流浪”的观点。

……

他们说了很多,看我转述不如自己去认认真真看。

你把这本书当做娱乐,那么里面所有的故事都是八卦,你把这本书当做“教义”来研读,里面所有的故事便都是死板教义。

怎么看待这些故事,怎么对待这些故事里的所谓的“三观”,全看你的“三观”稳不稳了。是得到鼓励还是得到颓废,是燃起希望还是只见消极?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外面的世界只有你自己。

说实话,“文艺圈”离我太远,我看看他们的故事找找灵感就好。况且我也不知道怎么定义“文艺圈”,也不知道被认定为“文艺圈”里的人他们愿不愿意。

我是没有勇气随便辞职去看看世界,现实的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去处理关于梦想的荆棘。在普通的生活里,依然不能停下对自己刺激,不然到头来很多事情都会忘了。

这本书也是一种刺激,偶尔看看别人的生活,会让自己知道,很多事情不能轻易说放弃。
最后,这本书是《文周》停刊的作品,肯定会有人再次提及纸媒衰落与否的问题。我不说话,我静静看着就好。

事物兴衰,自有安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