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兰州永登的一个旮旯
故乡,对很多游子来说都是是一个既陌生又倍感温暖的地方。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午夜梦回中重温儿时经历的种种。温暖是每当在异国他乡感到烦躁不安时,在午夜梦回的梦中,梦到的故乡的种种给人以心灵的蔚籍,身心的润暖。
我的故乡坐落在兰州永登一个叫做黑林坪的地方。哪里山高林密,景色宜人,民风淳朴,但也交通不便。在我八岁开始上学的时候,印象中故乡的冬天最为深刻,因为那会真的是会下埋过膝盖的雪。每天早上四点中醒来,随便吃点,一般是馍馍泡开水,偶尔也会有鸡蛋,便开始出门踩着过膝的厚雪和小伙伴们去山下的中心小学。那会还没有旅游鞋,我们在冬天穿的最多的是母亲做的棉鞋,也叫鸡窝鞋,鞋底是一针一线钠的千层底,鞋面里面放有棉花,干的时候穿在脚上很暖和,可是我们要从早上四点走到七点多才能翻山越岭走到山下的中心小学,一路走,一路滑倒无数次,大量的运动,使有棉花的棉鞋被汗水浸透了,很快的就会在外面寒冷的温度下,在鞋绑子上结一层厚厚的冰碴。要不是一直走路一直运动产生热量,那起保暖效果的棉鞋能把脚冻坏。
一般我们走到山脚下时,山下的人们也才升起炉子,准备早饭,如果有出门倒炉子灰的人看到我们,就说,黑林儿的这一帮学生娃儿们已经从山上下来了,而我们听道就会笑着打声招呼。这也是至今我关于乡音记得最亲切纯朴的慰问。走进学校,值班的同学已经早早的来了生起了火炉,如果老师不在,我们就会围着火炉烤一会儿,老师在就不敢了,小学时光,大伙儿都害怕老师,见到老师都不知道怎么走路,那敢烤火取暖。
一天的校园时光,总是在老师的教导和与同学们的打闹中愉快的结束了。每到放学了,我们每个村的学生就会在值班老师的指导安排下,站成一队,由老师选出的高年级的同学带领着回家去。那会真是精力旺盛,回家那么陡的坡,我们基本都是一口气就走回家了,如果有时放学早了,还在路最陡的地方,爬上爬下的滑冰,屁股下垫着塑料袋,要来回的玩几时分钟。每当滑完了,我们就坐在雪地里歇着,吃点拿的馍馍,垫下有点儿饥饿的肚子,然后开始回家。大多时候,走到半路,天上就已经挂满了星星。冬天的天空,就连星星都仿佛格外的寒冷。每次回到家基本也就八九点了。吃点晚饭就开始倒头睡了,毕竟是十一二的孩子,一天走了五六个小时的路,早就累瘫了。在我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写过家庭作业,太累了,哪有时间去写,第二天去学校了,如果老师检查布置的家庭作业,多半会被罚站。所以那会都特别渴望老师每天不要检查作业。
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尽管那会每天早上起的很早吃的也没什么营养,就去学校,放学后又几个小时的路程回家去,我们那伙小朋友也从来没有抱怨过,相反的我们相互追逐着打闹着,一路欢声笑语。
如今我已经去了很多地方,也去了几个国家,每当在异国他乡看到学生们站着队,走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时,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儿时经历。看着他们打闹嬉笑着,对我这个外国人热情的用学会的“你好,中国”打招呼时,仿佛儿时的时间就在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
童年是美好的,美好的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脑子里,留在心里,长大后我们很多人用童年的美好和幸福来治愈自己的一生的不顺和坎坷。虽然那时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便捷发达的交通道路和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不知道山外面是什么,是不是住着神仙,但我依然感恩于那段纯洁可爱艰难的儿时时候,它让我在今后的无数个日子里无比坚强,无比有忍耐力,无比的在最困难的时间里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