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什么是分享?什么是朋友》读书有感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好似不是在解决孩子之间问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成人对话的模式,内心当中既有看见真实自己之后的一丝丝忧愁,又有拨开一层层雨雾后的欣喜,我感觉我还没有学明白,因为文中有一部分内容,每次在读的时候需要自己会反应一会儿,需要自己去思考一会儿。
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对话有,萱萱、妍妍、欣阳、天天,在这四个人当中,每一个人都特别的有意思。
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姬老师总共表达了三次”
第一次是姬老师问谁来讲?而后妍妍表述;
妍 妍:我送给君霞阿姨一个小熊猫,然后欣阳过来给我说,如果你给我一个,我就跟你玩。如果我在和张莘娅玩,你就要回去。如果你姐姐不跟我玩,你也可以要回去。
姬老师:谁说的?
大 家:欣阳。
姬老师:嗯,你要给我,我就跟你玩?是这个意思吗?
妍 妍:她对我说,“如果我跟妞妞玩,你就可以把这个要回去,如果姐姐不愿意你送给我,你就把这个要回去。然后呢,现在姐姐不太愿意跟信仰玩,我就去问欣阳要,欣阳不给我。
在这段对话中,我看到妍妍是非常清晰的,妍妍表达的意思是:
第一、我的这个玩具是欣阳给我要的;
第二,欣阳说我和你们玩,如果她再和张莘娅玩,妍妍就可以要回去这个玩具;
第三,第三,欣阳同意妍妍的姐姐不愿意给欣阳的时候,还是要把玩具归还给妍妍。
妍妍的这几句话都在呈现着欣阳的想要和欣阳的不遵守约定,而欣阳的不时的低头与若有所思,也在呈现着欣阳面对妍妍所陈述的中自己的样子的无措及思考。
这时候,姬老师说“没听太懂,谁再说一遍。”姬老师并不是没有听懂妍妍表达的意思,姬老师之所以这么说,谁再说一遍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再思考思考,让妍妍再思考这个过程都发生了什么,解决的正确方法又是什么,而对于欣阳来说,欣阳一直也在试探,欣阳此刻还没有力量去直面对方的指责,欣阳是害怕犯错的。
所以姬老师说,“没听太懂,谁再说一遍。”开始引发大家的分享。
萱 萱:今天上午,妍妍送给君霞阿姨一个小熊猫橡皮,欣阳看见妍妍手里拿着一只小猫(小玩具),欣阳问妍妍,如果你给我这个小猫,我就跟你们玩。
欣 阳:不对,我不是这样说的,我说,妍妍你能不能送我一个?
妍 妍:然后我说,你不是跟妞妞玩吗?
欣 阳:我说我不跟妞妞玩,妍妍说你要是跟妞妞玩,她就把这个拿走,我就说我不跟妞妞玩,她就给我一只小猫,她就这样子说的。
妍 妍:不是,我还说如果姐姐不太愿意跟你玩,我也不愿意给你。
欣 阳:你就没有说。
妍 妍:我说了,你可以问天天,她那个时候再,我说了吗?天天。
天天不知所措的点了点头。
在第二次的表述过程中,是萱萱先开始的,为什么萱萱要表达呢?因为萱萱第一想不想妹妹吃亏,想给妹妹遇到的这个问题解决一下;第二萱萱觉得他们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欣阳开口了,欣阳对萱萱表述的“如果你给我这个小猫,我就跟你们玩。”这句话进行了反对。萱萱表达的意思是,是李欣阳说的我跟你们玩不跟妞妞玩,欣阳的意思是,我只说了,可以给我一个吗?不跟妞妞玩是妍妍提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妍妍也说了一句不是,妍妍说不是的原因是,妍妍想确定的是,我还给她(欣阳)说了,姐姐不愿意,你也还给我。是你李欣阳没有尊重约定。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确定点,到底妍妍是在什么什么时间说的,对妍妍说这句话的时间存在了异议。
就在这个时候,姬老师又说了“再说一遍,我还是没有听太懂,谁能再说一遍,我就能听懂了。开始第三次的问,其实一遍遍自己说的过程,第一增加了自己思考的时间,第二当事人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安定,就会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呢,让大家能够再次的思考。
在第三次了解的过程当中,姬老师是一边听妍妍的分享,一边去确认分享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姬老师清楚了妍妍、萱萱要表达的意义,并得到他们的确定。
姬老师想要了解欣阳的意思,问当时约定了什么,这时,妍妍和欣阳关于什么时候说又起了异议,并且妍妍有些生气,妍妍不想去看和妞妞玩的这个条件,妍妍抓了只要姐姐不同意就要要回去的想法。因为这句话,能够让他顺理成章的拿回自己的小猫。
妍妍之所以不提妞妞是因为她也能隐约的感受到这样要求欣阳不跟谁玩不合适,并且我之所以不跟他们玩也是有原因的。
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姬老师带领妍妍去看见和梳理,为什么自己会送给欣阳小猫?
1、因为姐姐不愿意,我就不给欣阳;
2、因为欣阳跟妞妞玩,我就不给欣阳;
3、只要欣阳不给妞妞玩,我就愿意给欣阳;
4、因为姐姐愿意,所以我也愿意。
是什么影响了自己的决定?
1、姐姐说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
2.我的物品我自己做主,我非常珍惜我们的作品,所以无论是谁,我都不能送。
姬老师想梳理了妍妍为什么这么做所呈现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想法,结果就会不一样。让妍妍明白,去看见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自我修正。
姬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案:
1.了解情况,看看发生了什么,越详细越清楚事情的真实发生越有利于解决问题。(三次了解,确定问题的根源在约定上。)
2.带着大家看见自己语言背后的意义;(比如说,你不是跟妞妞玩吗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自己为什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3.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大家看见,这事情跟萱萱到底有没有关系?及陪伴妍妍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4.带领欣阳看见如果对方不遵守约定要怎么办?对方的成长点在哪里。
5.向妍妍了解欣阳的成长点时,妍妍已经生气了,回复不知道或者不作声。因为妍妍内心当中装着咱们就是说过,如果姐姐不同意,咱就要要回来。
6.通过两者的描述,看见共同点,双方都是没有按照约定的意思来,两个人都是同样的问题。
欣阳的问题在于,自己主动要了,但对方一反悔的时候,就应该立刻还给对方,欣阳有这个贪,就是对方有一个好,我也想要得到。
妍妍的问题是都已经送给别人了,自己又回去要了,这是非常不对的。
如果两者在这个过程当中,都看见自己错误的原因就能够自动调整到位。
在这个过程中,姬老师陪伴孩子们看见来家塾班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即拉孩子的善性,又带领孩子从片面的被骗,到多一点看见去认识她的全面。
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再次分享欣阳的成长点是什么,妍妍的成长点是什么?并且带领欣阳、妍妍明白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对自己的后果是什么。
7.再次邀请同学分享今日学习的故事及内容,来了解和看见大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件事,怎么做就可以好了。
8.妍妍清楚后,同意把小猫玩具送给欣阳,这时候萱萱不同意,姬老师陪伴欣阳看见,别人的东西我一定不能拿,一定要还给对方,但还给对方后,自己要对自己说什么,想要好的,就要通过自己的做到去实现。第二,我已经感受到反悔的痛苦了,下次一定不能这样了。
9.当李欣阳把小猫归还出去的时候,姬老师再次陪伴萱萱,带领萱萱看见,自己和什么事情是有关系,什么时候是无关联的。如果是无关联就不需要自己深入其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我想陪伴妹妹,那么我做的就要陪伴妹妹具备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要这么陪伴妹妹?这样陪伴妹妹对妹妹有什么样的意义,妍妍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也解决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看见:我是这个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
在妍妍的角色中,虽然没有物品的交换,自己的行为是,当自己做的对他人的好的时候,也总期待他人对自己好。每一个行为背后有一个声音一直再发声,自己总想不做就得到,得不到自己的想要就会抱怨。自己行为的背后都是交易,没有我们,只有我自己想要干嘛就干嘛的心。
自己时常的状态是跟着他人的意思走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看到名与权、钱的人,自己好像一下子就被震慑住了,说啥就是啥,没有思路,只有怕,但内心还会隐藏说不出的委屈与抱怨,因为我太自视清高。所以我经常受挫,经常怕。
在欣阳的角色当中,本课只是出现了一个小猫玩具,而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这个替代品会是更多,各种的想要,各种的吃喝玩乐,各种的欲望,让自己陷入欲望当中,光想通过他人来让自己得到,着本身就是妄想,所以自己也一直在自己编制的网里面跳来跳去,痛苦着、难受着。
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在最小的时候,是通过爸爸妈妈来为我们准备的,长大的过程就是自己能力一个个往身上装的过程,我需要什么,我自己来做到和得到。
我也像欣阳意义,在面对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会害怕老师,会害怕同学们怎么认为,会不知所措。但我已经有痛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邀请老师或者同学来帮我看看,正确的到底是什么,但自己不在怕别人会怎么说我的时候,自己的成长就真的来了。
在天天的角色当中,因为妍妍是好朋友,我就信我朋友的,我就帮我的好朋友。
好朋友是什么?
好朋友在一起是相互成长的,如果我们的在一起不是为了成长能力的,那么我们的成长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自己更加的落下。
在萱萱的角色当中,自己是很想保护妹妹的,但没有方法,自己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给妹妹该做的全部都代劳了,就像自己和孩子一样,自己总觉得孩子做的太慢了,孩子做的不好了,自己就去代劳,最终孩子就是那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没有生活能力的一个人。
通过这个故事看见自己为什么会苦?痛苦?苦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就能让自己不苦了?自己的复杂,自己的自以为把自己狠狠的摁在苦堆里,深陷泥潭,还抱怨着都是他人的原因。
只有真正认自己的错,真正改自己的人才是纯粹的人,才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