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借东风把箭借
诸葛亮草船借箭,通过《三国演义》的广为传播,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然而,此事正史并无记载,完全是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创造。当然,罗贯中也是有所借鉴的,并非一点谱也没有。
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在史书上是据可查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有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东吴孙权,并且这件事是发生在赤壁之战的五年之后。
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前,有些说书艺人已虚构了周瑜借箭的故事。元代刊行的《三国志平话》就有这样一段情节:赤壁之战中,周瑜和曹操在水上对阵,周瑜用帐幕遮住船只,构成伪装,曹操受骗,命令发箭。周瑜指挥船只先以左面对着曹操的船,落满箭后,又指挥部下掉转船头,以船的右面对着曹军。不一会儿,周瑜的船队满船都是箭。周瑜下令回军,约得箭数百只。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操听说后大怒失色。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罗贯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写的,他为了神化孔明,把借箭的主角换成了诸葛亮,但故事情节描绘得更加生动曲折。
如果再往后查,历史也有一个借箭的战例。那是唐代的张巡向敌人借箭。安史之乱期间,张巡曾镇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有一次,安禄山派军队围攻雍丘,一连攻了四十多天。张巡孤军作战,眼看箭快用完。于是,他命人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给穿上黑色衣服,然后把这些草人在黑夜时从城上悄悄的放下去。敌人以为是唐军偷袭,连忙向草人放箭。张巡迅速下令把这些草人吊回城头上,经清点,竟然得到了几十万支箭。不久,张巡真的派军队在黑夜中缒城而下,敌人以为又是些草人,竟毫无戒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张巡取得了大胜。
文学作品的精彩情节往往就是这样真真假假的发展着,因为文学作品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