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心理

神不可能时刻在场

2022-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penghuilou

昨天看到作家郑执的一段话,挺有力量感的。

他说:

“人渺小又无谓的一生中,神不可能时刻在场,我选择用写作弥补它的缺席。拿起笔,我是我自己的神,我给我自己指一条生路,放下笔,我仍是尘埃,是野草,是炮灰,是所有的微不足道的子集,于现实中坦然地随波逐流,从不迟疑。从今往后,我只想努力不再被万事万物卡住一一除了那些个值得推敲再推敲的用词与标点,它们一定存在完美答案,想必人的命运永远精准而明晰,只要它们各安其所,我便不再会那般惊慌。我必须写下去,也只能写下去,不存在别的救赎。”

其中读完 “我只想努力不再被万事万物卡住一一除了那些个值得推敲再推敲的用词与标点” 时,一个职业写作者的肖像立即在眼前浮现。过去这一周多,虽写了些东西,但准备发出来的时候,又觉得写得不够好。

想来很多事情都如此,每初学一件事情,都需要走过新手期,才会步入自己觉得舒适的正轨。在这之前,会经历很多次的尝试、转换与自我怀疑。唯有过了新手期,付出才容易看到回报。想到之前玩《蔚蓝》(难度很高的平台跳跃游戏),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熟悉游戏的操作,然后才逐渐开始在高难度中享受游戏。

有些事情的 “新手期” 注定会很长。比如编程,需要先熟悉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去学习各种方法,最后根据需求去编写逻辑严谨的代码。只有过了这些阶段,才能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写东西也一样,最初写的时候,光是保证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就需要花费不小的耐心了。这么看来,热情其实没那么重要,能否做成一件事,取决于愿意为此吃多少苦。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中,有段对工作的讲述很有意思。大意是,这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理想的工作,只有靠 “贩卖理想” 赚钱的人才会到处这么说。大多数工作其实都谈不上有价值,如果对工作的期望是“价值感”,大概率期望会落空,倒不如一开始就放平心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地做事。一边抱有幻想,一边不敢把手弄脏,这样一来,就有些像《山月记》里说的:“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马孔多在下雨》的作者周于旸,分享他的写作经历时说,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坚持写作了,每写完一页稿纸,就放进带锁的书桌里。等他高中毕业的时候,稿纸足足有四公分那么高。他的文字和很多作家都不同,并非单纯因为内容和题材。而是他的文字每一句之间都组合的很好,他不是那种来了灵感,就突突突写很多的作家。当时我就这一点还向他提了问题,他说,他比较注重句子间的组合,一天顶多写五百字左右,但会像工匠一样打磨自己的文字。坐在他旁边的编辑说,周写作的时候,会把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书放在旁边,写不出来的时候,就会翻书找那种感觉。锻炼写作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用自己觉得厉害的作品的写作方式,去写一篇“同样”的东西。

刚刚刷豆瓣,看到某个作家分享的一张书的图片,扉页上写道:“谢谢您当年送我的一箱书,以及告诉我要一直写下去。”  

神不在场的时刻,先耐着性子走出新手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