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早期的能量守恒啊
2023-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年再读诗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语出《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贵公》。意思是有个楚国人丢了弓箭,却不愿寻找,说我这个楚人丢了、终究会被其他楚人捡到,又何必寻找呢!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后,说去掉那个“荆”字就可以了(人丢了弓箭,人捡到弓箭)。老子听到后说,连那个“人”字也去掉(丢失了,捡到了)。所以说,老子是最公平的。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楚人、孔子、老子,格局一个比一个大,境界一个比一个高。
当然,这个结论只能限定在这件事上,不能因此而确定整个人生中他们的格局高下。毕竟,有个时间先后的问题,后者总是可以进行更多、更深思考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这人失去,那人得到;这边失去,那边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