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一生等于别人的三辈子
在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牛人或出类拔萃者。比如围棋领域,一定会想到聂卫平,马晓春;书法领域就会想到王羲之,颜真卿; 数学领域会想到华罗庚,文学领域当然是曹雪芹……
我平时自诩读过不少书,知道不少事儿和人,其实也都是一种幻觉而已。天下有很多好玩儿奇妙的事其实是不知道的,天下还有很多有趣儿的人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时间管理领域还会有一个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牛人。直到有一天看了一本专门介绍柳比耶夫的书,才对这个人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一旦了解就马上被这个人完全吸引住了。
柳比耶夫,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个俄国人,以前从没听说过,虽然我对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略知一二,也知道一些名人,什么门捷列夫,契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个夫那个夫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做柳比耶夫的人。
柳比耶夫并不是什么名人,是前苏联一个小地方的教授,但是这个人很神奇,往往高手都在民间。
他的一生真的是令人惊叹的一生。在他一生之中,发表过70多部学术著作,涉及范围之广令人惊讶,他的学术遗产包括了很多部分,有学术著作,地蚤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此外,还有各种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还回忆自己人生各个阶段……。
除了写作,他还负责教学讲课,而且还常去全国各地出差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苏联的欧洲部分。
可以看得出柳比耶夫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我们会很惊讶一个人在短短的一生中怎么会做了那么多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活了别人至少三辈子的时间。无疑,他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顶尖高手。
有关时间与时间管理的话题,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时间都去哪儿了?》与《最好的时间管理是少走弯路》。我在第二篇文章中曾说,心智管理是战略性管理,而时间管理是战术性管理。时间管理,即使从战术角度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
都知道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普通人一般也都对时间管理有个大致的概念,但真正管理得比较好的其实并不多。
柳比耶夫在时间管理领域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时间管理领域的超级大牛人。这书中对柳比耶夫独特的时间统计法有详细的介绍。
他是以日记的形式,采用了一种特别精细的时间统计法来记录自己每一件事情的时间花销或损耗。
凡是能常年记日记的人我觉得都挺牛的,比如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坚持每天写日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柳比耶夫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他写日记是为了记录时间,他把每一天做的每件事都详细记录下了花费的时间,而且精确到分钟。
比如1964年4月7日的时间记录: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阅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柳比耶夫将工作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基本工作,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如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大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他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基本工作的时间,每个月底再将这一个月的基本工作时间加起来,每月一小结。
就这样,他通过不断地反馈和及时总结,进一步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间统计记录法。
可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耐心? 我们不禁会问,有这样的必要吗?
有些人和有些家庭可能都有记账的习惯,每天开销多少,每月的进项和出项是多少,尤其是南方人比如上海人,记账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用这样记账的方式来计算时间却很罕见。
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时间要比金钱更有价值,金钱是稀缺资源,时间是更加稀缺的资源。柳比耶夫把时间看得比金钱要重要得多。
真正意识到时间宝贵的人才会真正下了这样的功夫去记录时间。我们大多数人平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至于毅力,一旦养成了习惯,也就不需要什么毅力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
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柳比耶夫对时间会有这样的认识?
因为他对时间的敏感,他对时间的感知和我们普通人对时间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敏感来源于成熟的心智。当然他的雄心壮志和明确的目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小孩对时间不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以后对时间才会越来越敏感,能越来越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老年人对时间最为敏感。可是柳比耶夫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时间异常敏感了。这如何解释呢? 只能理解为心智能力。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柳比耶夫的不平凡的一生,尤其是他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可以有一个如此不平凡的一生。
书中还有一点令我比较感慨,那就是人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宁静,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老子的道德经,真正的力量来自柔弱和沉静,来自于始终如一匀速不断地点滴积累。这种力量其实是最厉害的,也是最难学习的。
那么这种沉静持久的力量又从何而来呢?
是教育,还是遗传? 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有趣问题。
这本书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大京觉得这本书是值得收藏并经常阅读的,很适合放在床头或枕边。多读,多思考,多体会。把一本好书读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仅仅要读出书表面告诉我们的现象与事实,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书背后没有告诉我们的更深层的原因与内在逻辑关系。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奇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