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件奇葩事,7天见了200人 4.0
假设你是一个活动发起者,你需要在7天内完成从上海到乌鲁木齐,横穿中国4000km的行程,并且要在沿途的6座城市举办线下活动,你要在当地第一次发起社群的线下聚会,没有主题只是为了来见你,你还需要号召十几位各地的人,不仅要与你远程协作,还要确保能够找到场地,并且做好宣传让200名陌生人参加你的活动。
但是,你只有不到 72 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上述所有工作的准备。你觉得这很难吗?
而我做到并与线下运营团队一起搭建了国内外30个地域性社群,大家好,我是苏磊,是007不写就出局联合发起人。
你会很好奇,为什么我7天见了200人?可能你会觉得,这不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可你不知道的是在17年9月中旬,也就是这次7天行程前,我刚结束了一份工作,一份做了一个月工资到现在都没有发的工作,刚好提前结束,才留出了9月底的一周时间,而刚好我10月1号要去新疆的乌鲁木齐参加活动,此时,哪有什么兴奋,更多的是迷茫与焦虑。
我做了件奇葩事,7天见了200人 4.0当时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直接飞过去,要么就坐火车过去,我为什么选择后者,不是因为它慢的可以看旅途风景,而是因为便宜,当时囊中羞涩。再加上国庆节前一个月,从上海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最低都得3500元,而火车只需要1400元,相差2倍多,哪怕旅途的费用算上1000元,也还能剩1100多。虽然飞机只需要5个多小时,而火车呢?需要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除了便宜外,其实还有一个我的判定,如果相同的事情,一件事情很确定,另外一件能够创造意外链接,也就是小确幸,那么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一定会选择后者。比如,坐火车比坐飞机,会产生更多的意外链接,接触的人、看过的地方比飞机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比如,去洛阳时,没想到有一位朋友就全程带着我去了龙门石窟,还逛了老城区,这是我完全无法想到的体验。
既然坐火车是自然的选择,可如果就一个人游过去,那也太孤单了,是不是能够找一群人碰面,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呢?这就需要组织线下聚会,这就是阿里巴巴教务长曾鸣提出的终局思维,以目标倒推当前做的事情。
可问题又来了,我组织聚会是我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聚会?有什么原因吗?
他们为什么来见你这个人?有什么理由吗?
他们为什么要帮你宣传推广活动呢?有什么意义吗?
所以,接下来我就需要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可解决的问题。
1.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聚会?
找相同标签
我可不是什么名人,但是好在,我不是还有社群吗?当时我所在的是007写作社群,已经有2800人,而且很零散的分布在国内各个地方,虽然其中会有多少人能够分布在沿途的城市,我并不清楚,但是这至少可以成为聚会的一个理由,如果再把当地所有的用户组织在一起,还可以彼此沟通产生意外链接。
2.他们为什么来见你这个人?借助势能
刚好对于007社群用户而言,我虽然是最早加入007的4个人之一,但其实我和其他同在一个班级的伙伴,并没有太大区别。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社群的其他伙伴愿意参加认识你呢?于是我就厚着脸皮,给自己贴上了007联合发起人的标签,这也得到了创始人覃杰的认可,可光有身份还不够,他们只不过是社群的用户,可能连我都不认识,可能他们只是付费,凭什么非得要见我呢?
那就要赋予意义,创造仪式感。
首先是创造仪式感,让大家有画面感,这就是海报
海报是肯定要做,那要写什么会更有传播力呢?如果仅仅是社群的发起人标签,肯定不够,一定要找一个更强的意义感,诶,从上海乌鲁木齐本身,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吗?
然后我查找了上海到乌鲁木齐沿途的距离,加起来是4000km左右,再如果把上海与乌鲁木齐作为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看起来不就像是横穿中国了吗?
那么再综合上我的名字,以及我的标签与旅程的意义,海报最终的标题就变成:
大标题,007发起人苏磊 横穿中国4000km
小标题,从上海到乌鲁木齐7天7座城
我做了件奇葩事,7天见了200人 4.0接下来就是,海报找谁做?我肯定做不了,于是在联系河南的伙伴时,找到其中一位社群用户帮忙我做海报,因为他业余时间学习了ps,所以就答应帮忙做海报。
但光有仪式感不够,还得加上能够传递这份仪式的事物,就像奥运会前的火炬传递仪式,既是让更多人知道奥运会,并让更多人加入奥运会的活动里,放大整个意义感。那么我就需要寻找像奥运火炬一样,方便可携带可被转发到朋友圈的事物,刚开始我想到书本,但是携带不方便,而且如果就一本,那怎么分?
思前想去,我选择了明信片
原因有3点
1.都认识,大家都认识小时候都写过
2.有回忆,多数人上一次写明信片的时候,可能还是读书时代,有回忆的事物会更有传播性
3.成本低,不仅携带方便,可以多人书写,可以送自己还可以送别人,还可以由我带着它,沿途给其他城市的伙伴,增强意义感,创造意外的链接
基于以上原因,我请这位帮助我设计海报的朋友,再帮助我设计既带有有社群logo,又结合当地文化的明信片,而他也答应下来,本以为他是胸有成竹,事后才知道,他当时连贺年卡和明信片都分不清。
结果呢,他硬是挤出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既把海报的模板发给我,还做好了400张,4种样式的明信片,而且他还是用基础的ps功能,把原先图形上的广告和其他信息一个个剥离掉,一面是当地特色,一面带有社群logo和slogan的字样,真是不要太完美。
此时,你发现第三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帮你宣传推广活动呢?这也就是我前面设计海报的slogan,7天7座城,横穿中国4000km,一个具有稀缺性的活动,增强用户的好奇心,并推动用户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为了再放大仪式感,我还要邀请沿途城市的人,一起在海报上签名,并且在当地特色的明信片上,写上祝福,然后由我带着它和我一起横穿中国,让每个人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可虽然海报做出来了,可是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而后天一大早我就得从上海出发去第一站南京,一天的时间,上海周边的打印店根本来不及。
这就让我必须得找人在南京做好,并且在当天中午活动前,带到现场。于是我立马想起认识的一位用户,就在南京读书,直接打电话,可是她并不懂打印,而且学生休息的又早。没想到,她立马去找到一位同学,大晚上去找打印店,没想到在0点前找到了,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拿到了海报,并带到了现场。
我做了件奇葩事,7天见了200人 4.0在南京,一位伙伴塞了400块钱给我,说这一路太辛苦了,我不知道能为你做什么,就是一点小心意,希望能够帮上你。
在郑州,一位伙伴自掏腰包1000元,包了龙虾店的二楼,还带着3位伙伴到高铁火车站迎接陌生的我,享受明星的待遇
在西安,一位伙伴还特地为社群刻了章,然后对着几百张明信片,一张张盖印;一位伙伴坐了4个小时的车,只为见一面
而这7天只是起点,剩下的一年时间,我奔走在27座城市,组织过52次聚会,最终一年见到了2000人。
听完后你可能会说,我应该怎么学会链接呢?其实链接不难,只要记住一个公式就行。
链接=熟悉➕意外
熟悉=找相同标签
意外=创造惊喜
这个公式可能看不懂,如果我说链接就像是在谈恋爱,你既要让她对你感到有熟悉感,同时又能创造意外链接。假设你在上海,想要认识一位小姐姐,但是你和她并不熟悉。那么此时,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你们之间相同的标签,可以把熟悉这个词,拆分成具体的概念
1、相同的地域,你们是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你们读书的区域是否相似?如果她不是上海人,什么时候来上海工作的?如果你们同在一个社群,那就可以从社群的感受进行切入。所以我才能凭借写作社群这个共性,去拉近去其他伙伴的距离。
2、相同的爱好,你们是否喜欢听同类型的音乐,喜欢看书,喜欢旅游、美食等等,尤其分享美食与旅游,是大部分人无法拒绝的社交理由,这是最好的切入点。而我举办的活动,就是借助了我们都是爱好写作的共性。
3、相同的朋友,例如你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的朋友,你可以通过询问情况,了解对方的一些喜好,人皆有成人之美的心。旅途中,那些我不认识的伙伴,我就尽可能从已经认识的人群里,去找到当地相对熟悉的人。
我做了件奇葩事,7天见了200人 4.0意外
1.创造仪式感,如果七夕,生日,情侣要送礼物,那么你和对方见面是不是也要有个仪式感?如果出席一个场合,别人都穿普通衣服时,你就穿的精神些,胡子剃干净些,头发整理好,等等。衡量的标准,就是你喜欢见到什么样的人,你就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不求特别职业,只求干净,这就像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穿着拖鞋没有好感,那么你也别做。
2.主动承担责任,如果你看到心仪的小姐姐,会帮她提箱子,遮风挡雨,那么对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们都在一个聚会里,那么你就可以主动帮这个组织忙,持续露脸,为它多做一些事情,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就像我主动发起的活动,就是承担了活动的责任,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还有积极者,大概率会被人所记住。
3.创造惊喜,情侣之间送的礼物,是看出对方心意的方式,那么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吗?所以我为什么除了海报之外,还要借助明信片作为信物,去拉近彼此的距离。那么现实中,就可以给对方分享一些你觉得对她有用的文章,并且用一两句话简单的说明理由,一直反复如此,请问对方会不会感受到你的用心呢?
所以,7天见了200人,我得出了与人链接的心法,链接=熟悉➕意外,这就像谈恋爱一样,熟悉=寻找相同的地域、爱好、朋友,意外=仪式感、承担责任、创造惊喜。
我最后还想和你说,每个人就是一盏灯,链接很多人,就等于看见更多的灯,并帮助他们点亮他们,让他们的光照亮你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