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道路上,你拿到“驾照”了吗?
之前我们已经分享过一期育儿的书籍,本期我们继续一起来探寻“巨婴”的源头,看看孩子性格塑造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孩子,从娘胎里带来的特征千篇一律,缺乏安全感、没有自控力、不善于沟通还总是喜怒无常。但是,随着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我们会看到很懂事、很体贴的孩子,也会看到非常调皮、到处惹事的神兽。是什么塑造了孩子的心智特性?答案就是孩子眼中的父母!本期我们继续分享的一本育儿书籍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
如果孩子被父母过度地控制(包括行为上和情感上),他会渐渐养成以下两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中的一种:一种是不当回事,这样的儿童将变得善于压抑自己的感情;另一种就是叛逆,这种孩子可能会在私下里伤害无辜的同伴、兄弟姐妹或者宠物,长大以后,他们还喜欢操纵别人。之所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控制欲很强,是因为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非上天赐予的“礼物”,而且当这些小天使露出魔鬼的一面时,很多人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让孩子变得愿意配合家长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这个话题我们在《内在动机》那期分享时曾展开聊过。孩子愿意做某件事,是因为他能从做那件事情当中获益,而并不是出于被威胁或被强迫。让孩子自愿这件事本身确实很困难,家长们之所以心急是因为过度关注短期能够见效的结果,其实与那个不定哪天能出现的意外结果(你的孩子真的懂事了)相比,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过程,因为让孩子能够发展出积极健康品格的关键是在与孩子相处沟通的过程中持续进行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好,接受能力也最强。
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这不是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在适当的限度内调控自己的情感。
最后,成功的情感引导也意味着你要处理自己的情绪,向自己的孩子敞开心扉,接受你和孩子都要学习进步的现实和过程。了解什么样的情况容易挑起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让自己的情绪成为教育的障碍,而且可以就这点提前和孩子做好沟通,用正确的方式让他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非常重要。孩子就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他人,对孩子来讲,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