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会是内地最后一部胶片电影!
你无法想象整个影片穿插着魔幻现实散文诗有多美
你无法想象柏林银熊奖艺术贡献奖影片拍得有多美
你无法想象胶片拍的长江边啪啪啪电影有多美
你无法想象光剪辑就花了两年的江边野战有多美
作为唯一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并拿下
“杰出艺术贡献奖”
的华语影片《长江图》
男主角是个帅哥,拥有年轻的肉体
他继承他的父亲成为一个船老板
然后他遇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
“于是~便在江边和她啪啪啪了!”
(下方没有图)
·
·
·
·
·
·
·
·
·
·
(我这么诚实的孩子!当然没有图)
“然后这个船长就化成了啪啪啪小王子,每次靠岸都约”
给你看看船长大人某次约(ye)会(zhan)的地点吧(某次!)
当然,事情一般都不会这么简单滴
·
·
·
约炮小王子以为他每次靠岸都会与不同的女人约会(pao)
然而却发现,他每次都遇到同一个女人
船长,还是老娘啊!
难道您不记得十八天前与您在长江边上啪啪啪的......
事情当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
·
·
情(yue)圣(pao)船(da)长(ren)
发现每次靠岸,这个女人都越来越年(xin)轻(xian)
船长大人意识到自己~穿越了!穿越了!穿越了!
你一定可以 和一个女人从20岁约(pa)到40岁!
但你一定不可以 和一个女人从40岁约(pa)到20岁!
那么这是个什么感受呢?
人民艺术家王老师说:
我热爱电影,就像我热爱姑娘,有些电影你只是花钱去睡觉的,我称之为嫖影。好电影跟好姑娘一样,很美但你并不想睡她,只想享受跟她在一起的点滴时光,只需凝视就能心满意足,就像《爆裂鼓手》里JK·西蒙斯说的那样,"一看我的脸你就高潮了吗?"《长江图》就是这样的电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没有任何睡意。
跟一个好姑娘交往我们总试图去琢磨她,我为什么爱她,爱她哪里,她爱我的钱还是人,看完一部好电影时我们也往往会分析它,它的形式和风格如何,它的故事脉络是什么,导演想跟观众表达什么,导演爱的是艺术还是我的票钱。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的观众都希望自己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但在《长江图》身上,希望落空,你很难给出唯一且清晰的故事脉络,它给了你内心满满的感受,却让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就好像导演用他的嘴唇压住了所有观众的嘴唇:憋说话,用心感受。
这部片子有多文艺?
导演杨超表示,长江的光线跟陆地的光线是不同的,船内和船外有巨大的反差,数字对这种反差的体现远远逊色于胶片。
长江的空气不是非常透,是层层水气和雾气的质感,这种颜色和质感的过渡也是胶片最好。
摄影师李屏宾是一个以光线为生的人,宾哥说如果拍长江当然要用胶片。
我们选择胶片不是一个噱头,我们为此付出重大制片代价,但我们换来一个美仑美奂的长江,一条梦想之河。
制片人王彧表示,80%以上影像是用胶片拍的,在电影学院做的数字扫描后期,这里几乎是现在唯一保留一套能够做完整2K扫描机器的地方。
因为有划伤,底片扫描之前要做清洁,去北京电影洗映厂当天去,第二天车间就要拆除,之后这个工艺中国就没有了。全国目前只有7家影院可以放映胶片拷贝。
“摇滚艺术家”左小祖咒原创《长江图》推广曲MV,开片便是电影中导演杨超写的诗歌“我是一个终点,我是一个源头,仇恨或是爱情,我是神秘的证据”。
左小祖咒成长在一个水上运输工人家庭,母亲是船工,父亲是船老大。与《长江图》故事线索与主人公身份颇为接近。
MV同影片一样,弱化故事情节,依靠一种情感和隐喻去贯穿始终,魔幻般的故事内核,围绕在外面的是层层的诗歌,神秘而嘹亮。
在这个信仰崩溃的年代,我们需要重建新的信仰。这个新的信仰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它应该就来自我们自己文明的源头。而安陆就是这个信仰的化身,她正从长江之源,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那么,她是什么呢?在与高淳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安陆的父亲也是个修行之人。可是,为了修行,他却抛弃了妻子和女儿,独自远走。
这让安陆很是不解:“为什么一个修行之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首先抛弃的却是爱呢?”她不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修行人。
当行走至荻港,来到万佛塔,她与塔中的僧人辩难。
她问:“什么是罪?”
她问:“一个有罪的人,是否可以拥有纯粹的信仰?”
僧人无法招架。
“罪”是基督教的概念,而她却用这个概念来叩问佛教,以至于问得僧人哑口无言。
这背后,其实在传递一种信息,即:不同的宗教之间是无法对话的,无论你相信哪一种,都只是一种偏信。
这便是安陆的宗教观。她相信信仰,但怀疑人群。所以,她不会投靠任何一种宗教,而是选择凭借自己的行走,来实践一种纯粹的信仰。
所谓终极真理,是应该绕过宗教,由个体直接去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