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厚度」
文学是什么呢?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文学即人学。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从美学角度看,文学即是创造性,是一种艺术。
七堇年说:文学什么都不是,因为文学就是一切。
且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文,乃文字;学,乃学问。
那么如何评价文学的价值呢?
1984年卡尔维诺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赋予文学这样的评价:轻逸、速度、精确、鲜明、多样、连贯。
此处的轻逸,如同保尔·瓦莱里所说:“应该轻的像鸟,而不是羽毛。”
因为文学是鲜活的、有生命的,鸟也是。
文学像镜子,它能刺透每个人的伪装,让人丢盔卸甲,将现实社会种种考量放在一旁,探寻最真实最本质的自己。而这最本质的自己,实则是孤独的。
所以,文学,又像是另一个我,孤独的我,孤独的我们。
我们,一样的孤独。
孤独是思想者的独处,是完整的而安静的,一个甘于孤独的人,一定非常热爱思想。
在文学里,思想既是孤独的,又是广阔的、多彩的、浩渺的,而我在其中,是渺小的。
所以“有趣”便是文学根本的意义。
对于文学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钟书先生说:“文学乃天童舍利,五色无定,随人见性。”思想不同、角度
有人说,在文学里,没有人会嘲笑你幼稚的理想主义,没有人会批评你不合时宜的世界观,没有人会用一本忠孝仁义的行为规范来考察你的生活是否合乎标准,不论你相信的是浪漫的、伟大的、奇幻的冒险,还是滑稽的、压抑的、黑暗的人性,在书里,你都能找到知音。我很赞同。
因为,文学,像贵族的世界,一切皆齐全,文学里有鲁迅的一针见血,有三毛的随遇而安,有萧红的稚拙、钱钟书的智慧通达、卡尔维诺的神奇想象、余华的纪实写实、东野圭吾的推理悬疑、克莱尔的忏悔、卡夫卡的灵魂无限......
还有人说文学是反叛精神的食粮,是非正统思想的传播者,是那些在生活中拥有太多或者太少的人的避难所。人们在文学中寻求庇护,以躲避不快乐或者不完美。
艺术讲究“无用”论,文学也是一样。它没办法帮你爬上金字塔尖,助你飞黄腾达,也不会给你黄金万两,一夜暴富,更不会让你因为知识而受人敬佩,成为人生赢家。殊不知,小说,诗歌和文章本身,就是“黄金屋”和“颜如玉”,它给我的最大的礼物,就是让我在理想的世界里不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通过文字,人类才有强烈地向自身内部探索的欲望。
从另一个层面说,文学,它能带给我一个常人无法抵达想象的世界,一种思维的极致,一种曲高和寡但又心意相通的狂欢,那是一种神圣的意境,所以文学的部分意义,就是帮我去掉自己身上太过世俗的东西,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的意境。
正如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但我们仍然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文学还可以帮我们做选择,很多人以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其实冥冥中,文学早已把你的选择深埋在你的内心,并且引导你去接近它、感受它,进而选择它,文学像一盏灯,照亮一些莫名的黑暗。
但文学不是时常具备这种超能力的,这个世界只是被文学用语言记录下来,它作为一种工具的存在,一字一句,平平凡凡。
文学又是可爱的、无功利的,文学是虚的,文学作品却是人经历并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毫无疑问,文学属于后者。
简嫃说:世界太大,生命比世界更大,而文学又比生命辽阔!
而我对文学的态度,来自文学中的一句话:
我爱,不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