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

物质繁荣

2021-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喵咪薄荷糖喵

  现在人们物质虚假繁荣,好像不用几十年的努力,一朝一夕人人都可以是中产,实际生活不重要,推送的观念说着“别人眼里的中产”。什么时候一个人的赚钱的目标由推送来定下了?

  从到现在用明星这个人来让人买单,推送里说这叫“审美强加”,明明是壁垒。文化输出的同时抵御文化侵? 经济发展,把人的感情变成放在杆秤上称量的商品,才会有粉丝亚文化,流量变现、社交软件成为新电商,好像什么人只要拥有粉丝群体,拥有跟从的随众,就能展开权利。

  有本书里提过:“在这片土地上,你会发现,人人都是。民间的人人,要是找百姓,那是没有人愿意当的。”

  从粉丝到公司,不让粉丝被商业化、工业化、物化,成为商业的变现工具之后,社交软件、推送、网站等等开始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固量。经济发展的现在,没有最后金钱奖励的事情不做,没有长期财富可能的设施不去动……人们更加功利,一毫一厘,感情、爱好、交友等等能不开支绝对不花费一点,再沾沾自喜这是理性、是干脆、是聪明。

  多么可笑。

  好像每个人在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没有人愿意去当看起来不那么从聪明的一个人。有个节目里提到了,“……有种惯性,会造成人们不愿意去当那个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的那个人。”

  后疫情时代,是让人们有了安全社交距离,也让人们有隔阂、隔绝,所以才有庞大的独居的人群基数。宠物经济、保健品经济、咖啡市场等等。万物可经济化。

  市场竟然是靠公司投资形成的,是扁平的商业。

  消费者像是牵着走的绵羊,不管羊槽里是嫩草还是干草,都得吃。

  产业链成为靠时间长成的巨兽,而不是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商品。

  原来的“炒概念”,到现在的“引入概念”、宣扬、产生市场、变现。消费者成为静止的一个环节,只要掏钱就行。

  这还是商业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