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症状学每天写1000字读书

看自言自语的人丨新年荐书

2017-01-07  本文已影响15人  卢嘉敏

说在前面: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最难熬的三个月。

喜庆节日的孤独感,工作进度的紧迫感和对明年计划的焦虑感混杂成一桶冰冷的猪潲水醍醐灌顶般的从头淋到脚。

知道哪些人不必在乎,意识到哪些事情亟需去改变。
慢慢与过去剥离开来,有种异样的撕裂痛感。
这些时候,自言自语的时间比以前更长,有种安慰自己、止痛的疗效。

看着作家自传,自言自语乱七八糟写的感悟,竟得到治愈。
有种我和他都在自言自语,虽然大家不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但大家都相互点头,对摸不着头脑的语句表示同意。

一、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一直想看村上春树的书但无从下手。
直至今年去书店,店员给眉头紧皱的我推荐了这本书,还附赠了一本也是村上写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后者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村上的看法(扯远了)。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的自传,本来像日记一样写给自己看的,不知怎的大概是被经常到家的编辑看到了,就出版了。

里面提及了他成为作家的过程,给想写小说的人一些“温馨”提示,当然还有说自己“陪跑”各种奖项的事情……

幽默坦诚,此书有趣之至,我在地铁上几乎是面带微笑地看完整本书。

没看过他之前很著名的书,但我相信,这种性格的人写出来的书应该是有种“在硬朗的环境下不自觉透露人性温暖”的书。

二、尼采——《瞧,这个人》

尼采是在高中时期走进人生词典的名字,应该是从思想品德课里了解到这么一个人。

当时在高中的漂流书吧拿起一本后人记录尼采语录的书,那本书残旧无比,感觉不轻点拿就会被捻碎,我很小心地翻了一页,还没认真看,就听到旁边同学轻声说:“天啊没想到你看尼采的书。”让我觉得看尼采的书应该是很“特立独行、很酷”的事情,就从那开始不自觉去了解他的书。
长大后,甚至有个同事拿起我的尼采的书说:我为了尼采放弃金融专业,转哲学专业,但没转成。

我看尼采,但没有要转专业的念头。
一般看尼采的书的人,绝对是出于十分自私的理由。
因为他有一种反社会的亢奋精神,看他说话有种“有人与你并肩向社会血战一场”的感觉;

他吼出了你不敢反抗的声音,他抨击你一直只敢默默诅咒的事情,他怂恿你去做一直没勇气做的事情……
《瞧,这个人》的“这个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写自己如何凛然与他当时所处时代的风气、文学氛围抗争而“格格不入”的历程……

三、鲍伯·迪伦——《编年史》

16年诺奖得主鲍伯·迪伦的传记。那时都是用打字机打的日志,“哒、哒、哒”的声音敲写着的黄金时代。

迪伦当时抛弃用原声乐器,而选用电声乐器时,承受当时音乐人的谩骂。但现在,没有任何人对电声乐器有什么不满。变革是成长的苦痛,但经过长期不断与世界磨合之后,就成为不可磨灭的标志。

雅痞的口吻诉说的黄金时代颇有复古感,他的对音乐的任性与纠结,对外界媒体关注的无感,带点孩子气的执着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眼前浮现出乱蓬蓬头发、背着吉他,挂着口琴的瘦弱但坚毅的身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