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每周500字谈写作

关于写日记,最为露骨与真实的想法

2015-04-29  本文已影响16602人  陆大总监

今天在某论坛看到一个很有意思说法

你的大脑一直想杀死你

但是你不能听那狗日的话啊!

它会折磨你、误导你

用手里的线牵动你这傀儡

让你变得毫无战斗力

像个SB

最后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那种关键时候,一定要用甜品来贿赂你的大脑

它吃完之后心情会好很多

然后就会放过你

你也正常了

效果持续时间和甜品价格成正比... ...

千万不要让大脑吃第二杯半价的

不然它又要生气

又会控制你... ...

吃甜品易骨质疏松

最后还是学会写日记来抵抗自源的恶意

正文:

念大一时。有一次,老师说:“写日记是个好习惯,你们尝试写写看,写不写得下去另算。”

我生命中鲜有听老师话的时候,也就那一次听了... ...

从小在上海读书,高考结束,差了180分就能进北大,有些失意。

高校开学后都有“吹嘘链”现象。

新生见面,没话聊,聊到高考,自然过渡到以下对话:

“今年要不是差了几分,我就能进... ...”

“我也是啊!要不是差了几分,就能进... ...”

“卧槽,知己知己... ...”

“卧槽,蓝颜蓝颜... ...”

随后英雄惜英雄,相见恨晚。

针尖对麦芒,彼此彼此。

晚上寝室里的座谈会也可充当谈资。

华师财大的恨不进复旦交大,上大上理的恨不进同济上外。

渣本恨天高。

位于岔口的心情,只有汪峰的《生来彷徨》才足以地道表达出来。

想过进学生会风风火火、想过学老马创业、想过当学霸天道酬勤、也想过摆地摊开启传奇一生... ...

当然,一切正如预料。

进化成四不像。

无意间开始写日记了。

一下就会了。

那是一个我很尊敬的老师,自那堂课听了她的话,我想试试。

什么都不会,至少还有双手。

九年义务教育至少教会我写汉字。

那么决定开始吧。

和所有单纯如厕纸的少年一样,首先我35块淘宝了4本精装笔记本套餐。单手撕了快递后,看到四本新本子躺着。

此时兴奋值达到顶峰。

在拆开封皮之后... ...

兴奋值开始自由落体。

对于没有写字习惯的人来说,见到空本子时,没有一丁丁想用文字来填满的欲望。

想到老师真挚的面容,还有35元淘宝套餐+包邮时,心里出现了一个正能量的声音:

TM你这35块又黄了,TM外加黄了四本本子。

从小黄了那么多事,这事不能再黄了!

我暗暗斥责自己,随后看了看本子。像个姑娘般犹豫半天之后,终于动笔。

怒写。

动笔的时候,没想过自己会写到现在。(11年起始)

写完之后,我自豪地看了看封皮。

还没意识到是黄色封皮。

从此叫它阿黄。

但此事没黄。

可喜可贺。

“21天养成一个习惯”许多人都听说过。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就想跟它赌一赌,我要是做了21天还是没养成习惯我就把说这句话的人找出来并且保证不打死。

此时我要以安利的口吻说一句:“这句话有用。”

不讨论结果意义上的合理性,它最有益的用处在于:给了一段量化的时间,作为参考。

就像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对一只猪说:

“你再向悬崖前走三步就能飞。”

猪说:“好的女王大人。”

然后猪就飞起来了。

这就是当下颇具嘲讽值的“站在风口,猪也能飞”的故事。

故此话足以作为高效用的条件将猪推向风口。假设我是那只猪,那么“21天”的论断在当时确实起着推力的作用。

另外,每天想着写一点东西就行了,别想些虚的。

千万别想“有用、无用”。

也切忌想“坚持、奋斗”。

世界上本无坚持,做多了,才有了坚持者的演说辞。

但你要想在起点就谈坚持,铁定没走几步肾就虚掉了。

21天算小型周期,在这个周期里,自身精神环境蜕变的过程中时常经受着情况交替带来的异样感知。当从小周期跨入大周期时,自身的感知力与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变化而变化。个人为主体,日记本为客体。双方永远在互动,永远在步入新境地。

有一种佛家的“境界说”拿来作比,说是境界的三重: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竟然脑补了很火的禅师系列... ...)

蓝色窗帘永远是蓝色窗帘,蓝色窗帘永远不代表忧郁。

说着说着又变成神棍模样了。

还是把个人写日记的内心流变在此列出,较为直观:

起初:13日晴,今天,浴室里,老王帮我搓澡;

接着:15日晴,老王笑着帮我搓澡,还问我晚饭吃了啥;

紧接着:18日阴,刚开始是拒绝的,可老王手艺不错;

然后:22日多云,隐约感觉今天老王搓澡不在状态;

随后:24日阴,天空是灰色的,正如我和老王的心情;

再随后:26日阴,一阵一阵,搓在了我心上的感觉;

近结尾:27日晴,我每天这么搓到底是为了什么;

结尾:29日晴,太2,不就是搓个背,想那么多;

最后:31日晴,今天,浴室里,老王帮我搓澡。

写日记,基本是由物记起,到记人,到记心。记心是终点,也是合上本后的起点。我仍旧清清楚楚地记得日记本里的许多细节:我深入骨髓的忏悔、我深入骨髓的沮丧、我飞天遁地的兴奋、我飞天遁地的欢欣。学校里,记课堂、记聚会、记恩师;旅游时,记风景、记人事、记囧、记愁;经过医院走道,看着供不应求的床位,记苦难、记啜泣;遇见名人时、记激动、记交谈;遇见仇人,记嘴脸、记恶行、记斗了几百个回合... ...

到现在不夸张地说,我大脑的部分记忆功能已经移到了日记本里。几乎翻到哪一页,大脑便会自动脑补放映高清无码当日精彩镜头集锦。当然,千万不要让它落到坏人手里,因为坏人会拿它作人质,要求你给赎金,否则... ...

日记是个人自传的初稿,或者是写回忆录的第一手资料,万一将来火了呢。

... ...

形成习惯之后的状态便是,每到深夜睡前,都会忍不住记上两笔。关键词是忍不住,尤其是形成习惯之后,就会有一种类似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躁动。这种躁动提醒你,屎意来了一定要去拉,尿意来了一定要去放。

抒情

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这个词,其实有点麻木了。

现在看来,抒情是一个再本质不过、再通透不过的词。

大冬天的,当室友爬上床铺时,顺便佩服你仍旧在灯下奋力笔耕时。

你笑一笑,知道自己只是在跟随本能。

爱写日记的人都愿沉浸于笔端吗?

恩,就个人的体验来说,恐怕是的。

拿自己的本子和墨水,去搞行为上的艺术,且试图取悦别人,这不是傻逼么。

其实就把他看作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瘾好了。

爱嗑药的人,没药嗑了,会挂。

爱吸毒的人,没毒吸了,会挂。

爱刀塔的人,没塔刀了,会挂。

爱写的人,你绑着不让他写,不会挂,但会扰乱他原有的生活秩序。

英国和美国的心理学家始终试图把写日记,与性格、人格诸因素捆绑在一起。所以才产生了一些说法。一派说:敏感的、脆弱的、多虑的、彷徨的、在日记中寻找理想模型与补偿机制的人喜欢写日记时。另一派会说:自信的、自爱的、自强的、善于自我修复的人喜欢写日记... ...

该问题就像“抽烟的都是坏女孩”和“不抽烟的都是好女孩”那样萌蠢。

于结尾处摘录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里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不要脸地安利一下自己的公众号:tiyan818

各位路过的壮士关注一下耙!

我快寂寞得怀孕了!

文字创意工作者。为了种族绵续,会有两性之爱;为了清醒存活,会有文字之念。

十日谈那样的故事,忏悔录那样的观点。妖风十里,不如你。谢谢你来听我扯淡及BB。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