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先爱后教育
周末比难搞的一岁宝宝整得快崩溃的我,筋疲力尽之时想到一句话:一切生活难题,知识给你答案。于是买了几本育儿书,花了两个半小时读完了第1本《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
其实在看书的过程中越看越沉重,但最后是越看越清晰,也许宝宝现在的任性、自我让我们大伤脑筋,尤其是家里人员众多,每个人对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有时候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无所适从。边看书也边反思才明白宝宝的行为很多也是我自己言行的错误,好在一切都不晚。
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爱与典范还需要规矩。下达指示要明确,立下规矩要做到,与孩子订约要及时。孩子学好规矩需要父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留时间主动多关注孩子,表达对孩子的信任。
一、孩子应该学哪些规矩?
1.愿望与现实经常相差很远。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对宝宝做精英培养和教育,因此对宝宝的期望都很高,所以如果孩子的发展偏离了自己的预期,往往就会很失望。所以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而这也是比较明智和理智的做法。
2.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学习规矩。
小宝宝能记住父母的反应,并从中推论出自己该有的行为,孩子从与父母日复一日的相处经验中学习规矩。所以我们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的前提下,一定要为宝宝立好规矩。育儿先育己,想要更好的去教育孩子,首先我们家长也要去不断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行为习惯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更有效科学的教育指引孩子。
3.父母替孩子挑选规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或者专业从书里找到知音,如果我们知道哪些规矩,对于宝宝而言真的重要或者哪些问题是他需要避免的,这会在我们挑选规矩的时候很有帮助。
4.孩子6岁之前,父母经常抱怨……
孩子不停的要人陪、不听、每星期要闹好几次别扭或者有睡眠问题……看到书中举的这些例子也让我对这些事情有了认知,我开始理解孩子的行为,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个例,内心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其实养育孩子才是我们人生更艰辛的一场修行,要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是美好的,但是我认为更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二、所有的父母都会犯错
1.父母不应表现出不确定不肯定的反应:请你将来不要再
责备孩子
问“为什么……”的问题
请求和哀求
要求孩子后没有遵从
宣布“如果……就……”之后,却没有做到
忽视
这些做法不能起到教孩子规矩的作用,反而让孩子更不听话,不把你当回事儿,更激起他们为了吸引注意而争斗。
2.敌视反应让亲子关系更沉重:请你将来不要再
指责和辱骂
威胁和严惩
做出体罚的暴力行为(体罚会带来可怕的影响,完全不适合作为教育方法)
孩子会从你身上学会这些反应,而且必然会跟着模仿这些敌视反应,也同时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并激起他的报复心。
所以我们做出的敌视反应,包括威胁和辱骂,严惩与体罚都有一些共同点:那都是我们无助的表现,是对自己孩子的报复,因为我们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似乎全都徒劳无益,而我们借他们来表示我们的不愉快和愤怒,我们是在发泄怒气。
所有父母都会犯错,因为所有父母都有人性的弱点,大部分父母会因为他们做出敌视的反应,而产生罪恶感和良心不安,可是这样毫无帮助,只有一样东西有用:那就是能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并且防止我们失控的教育方式。
三、设定界限的计划
1.第1阶段:
跟孩子说清楚讲明白。下达清楚明确的指示(不要说快穿好衣服,应该说赶紧穿好袜子和鞋子),控制你的声调和身体语言连续多次重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事儿(坏掉的唱片法,就问题说问题连续说三次,如果孩子不接受,你说出答案)
2.第二阶段
说到做到。孩子能从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必然后果中学到经验(孩子令人不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越清楚越好,譬如吃饭,父母提供食物孩子挑选自己想吃多少,陪孩子一起吃饭,多注意自己的饭菜,而不要注意孩子的,如果孩子不吃,她的肚子会饿这样呢,他就会知道吃饭的时候自己必须多吃点)。另外还可以使用合乎孩子年龄的暂停法。(几岁就暂停几分钟,两岁以下的暂停父母最好陪在旁边)
3.第3阶段
如果你很难做到贯彻始终说到做到的话,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自我控制的计划,如果孩子够大,可以和他一同商议一个改变行为的约定。奖励计划也会有效。(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赞美,还会得到额外的奖励:毛毛虫、项链,收集点数可以兑换小奖品)
四、还能怎么做?有创意的解决之道。这是意味着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儿,一些孩子也意想不到的事儿,而孩子被搞糊涂了,这样最好跳出原有的圈圈,找出新的解决办法。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而且喜欢还是原来的样子,就能让你成为最能干的专家,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你会尽你一切所能,而且经常做出正确之举。
书中举了大量的实例,实例中穿插了理论和解决方案,所以读起来会觉得非常的生动有趣接地气儿,读起来也会畅快淋漓,我们能从那些孩子的身上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也能从那些父母的焦虑中体会到自己的情绪和焦虑,但是我想说感谢作者,感谢这本好书让我开启了教育孩子给孩子树立典范,立下规矩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