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通常使用的育儿方法:沉默、隔离冷静(利弊)
沉默
沉默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管教形式。孩子们习惯了被不断告知去做什么或者不许做什么。当这种预期被沉默所取代时,孩子很可能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她会渴望再次交流。在沉默之后,些许解释是有必要的,如果的确如此的话,可以简单扼要地表达:“你知道我不能接受这样子的,对吗?”
益处
可以出其不意和相对轻松地得到孩子的关注并停止其行为。
弊端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
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很频繁且事后未通过谈话去了解所发生的状况,可能会适得其反。
隔离冷静
隔离冷静包括让孩子回到她的房间、坐在一张特别的椅子上或者待在角落里。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因为她太兴奋或者疲劳了,以至于无法停下来去想一想她究竟在干什么。 但这正是有效管教发生的前提,隔离冷静的目标是为了打断失控行为的节律。
无论是在她的房间还是其他地方,由于隔离冷静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她平静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继续与她进行互动。
因为和你之间的接触可能会让她再次变得不安,而这个时间节点所发生的谈判也必然会失败。你可以让她知道你就在附近,并且当她能使自己平静下来时你也准备好和她进行对话。
她需要知道的是,尽管你让她一个人待着努力平静下来,但你并不是在抛弃她。如果看起来孩子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你也许需要提供一些建议,诸如:“你要不要一块冷毛巾敷敷脸?”“也许听听你喜欢的音乐会有帮助的?”
隔离冷静有时候是管教的有效方式。孩子们会逐步预期到隔离冷静的发生,甚至意识到自己是需要它的。“妈妈,我会让自己隔离冷静。”坚定地使用它,不要对此开展争论或嘲讽话语简洁。当它起效了,不要等待,直接走向孩子告诉她你是爱她的,但并不爱那些不良行为:“当你失控的时候,我必须做些什么来让你停下来,直到你能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孩子拒绝在她的房间或其他地方进行隔离冷静,那也许是因为父母并没有坚定而果断地给出指令。有时候使用奖励或惩罚是有必要的,例如“当你隔离冷静完了,你可以再次出去玩”,或者“如果你不马上开始进行隔离冷静,我就必须把你的朋友送回家了”。
一旦孩子能让自己恢复控制了,她就不需要再单独待更长的时间,除非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准备好去道歉,或者反复思考她该如何做出弥补。但是,她也需要远离会触发她新一轮失控的情境。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状况,并且可能需要你的帮助。
孩子的房间,或者椅子,或者角落,都会变成她控制自己的标志。如果她在自己恢复自控前不断试图回到无序状态,那你也许可以考虑让她待在房间里时安一道隔离围栏, 或者在门上加一道铁链锁。
这时她既需要预告,也需要保证:“既然你无法让自己待在这里直到恢复自控,我必须用一道围栏 (或者铁链锁)来帮助你,直到你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一且你能恢复常态,我会让你出来的。”
一把锁或者一道围栏是最后的手段。大部分孩子永远不需要这些,而大部分的确需要这些的孩子也不会经常用到它们。一把锁或一道围栏的存在依旧能让孩子和父母保持沟通,而不会使他们彼此隔绝,但又坚定扮演着抑制冲动的角色。如果直接关上门可能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大人拒绝了,而用这样的方式则不会。
益处
终止不良行为。
让父母有机会使自己平静下来,并且教会孩子意识到她的失控情绪。
让孩子有机会练习如何使自己恢复自控,她可以为自己的这项新成就感到骄傲。
打破与他人负面互动的循环(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而这一循环有可能是造成其不良行为的原因之一。
让孩子有机会去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就如何以不一样的方式行事做出新的计划。
创造一个可以在未来发生类似事件时使用的程序,而所有人都可以信赖这种做法。
弊端
孩子在被告知要隔离冷静或待在某个地方的时候可能会拒绝。
在她的房间里,孩子可能会破坏或摔坏东西。如果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珍爱的物品,这可能意味着孩子在处理失控情绪时存在更严重的困难。
父母们需要每次都做出决定,到底是用房间、椅子还是角落来对孩子进行隔离冷静。
当隔离冷静有惯常使用的场所时,这会让很多孩子(和父母)感到安心。但也要做好准备,当那个场所不能使用时要切换去别的地方。很多父母发现,隔离冷静并不意味着要把孩子放置于一个孤独冷清的地点。
通常,仅仅是停止其行为并且让她安静地坐一会儿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某种形式的限制隔离对于停止孩子的行为并让她平静下来是有必要的。
有些孩子,例如那些高度敏感或多动的孩子,可能在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前真的很需要远离那些行为。同时,在集体环境下,当孩子被强制要求坐在角落或显眼的椅子里,她也有可能感觉羞耻,这种感觉并不是管教所追寻的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