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辑芳草集谈天说地

自我探索

2020-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Mike回到自己

【本周作业】

一、什么是信念?什么是人格模式?是信念决定经验,还是经验决定信念?有觉知和无觉知的区别在哪里?试结合自身体验论述之(不是简单说一个结论)。

信念:是与过去成长环境里的人、事、物互动中,得到自己的体验,并基于体验产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从而笃定相信的念头。信念有三个特点:1、基于过去的发生事件的体验;2、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个人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认知;3、信念制约个人今后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想与行为。

人格模式:人格模式是先天自我选择和后天环境中显化的结果。先天的自我选择是关于来世界一趟,这辈子需要面对的主功课,是出生前就自带的,不因后天环境而改变;后天的环境显化是先天自我选择的功课在这一辈子的落地,即通过与成长环境中的人(主要是父母)、事、物的互动,为维持自己生存而产生的信念、心理、情绪,形成了自己需要面对的副功课;主功课和副功课共同形成的一整套心理——情绪自动化反应模式,即是我们的人格,这些基本都在潜意识层面影响每个人。

信念和经验的关系:通过先天自我选择形成的信念,塑造了我们看世界的主要视角,形成了我们与世界的主要关系,与外在的人、事、物互动也强化了基于此信念形成的主型人格;同时,在后天环境中,为维护自己的生存而发展出来的信念,形成了自己的副型人格。人格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经过自己“验证”正确的信念,它曾经有力保护了我们免受负面情绪的伤害,保障了我们的生存;同时,又在未来的岁月里制约我们回到自己,看见世界的实相。

人格主型和副型的信念,是小我的核心部分,组成了我们看世界的取景框,也是过滤真实世界信息的过滤器。我们原本与世界是合一的,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通过身体能全息感知获取信息,但因有这个特定的取景框筛选信息,我们才会把信息自动区分成自己愿意接受或不愿意接受的,才会对进入取景框的信息自动收取,而把取景框外的信息自动屏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身体的感受才逐渐退化和麻痹,才会造成与自己内在的失链,与本体的分离。这套自动化的反应模式既使我们对某些信息敏感,发展出突出的天赋才能,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也限制了我们生命更广阔的可能性;当执着于此信念时,就使我们在遇到现实世界的各种人、事、物时,产生内在的冲突,出现各种情绪反应,使我们受“苦”,也使我们有“罪”。

通过人格模式的信念系统这个过滤器的信息筛选,进入我们视野的生命体验记忆成为了经验;如果说信念系统是小我的框架,经验就是小我框架里存放的内容;如果不觉察改变我们的人格模式层面的信念,只反思修补信念系统,增加我们的经验,我们对外在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不会改变,我们的命运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有觉知和无觉知:在人格模式下的自动化反应就是无觉知的。无觉知状态下,看不见真实的他人,链接不上世界的实相,我们也活不出真实的自己。用从真实的世界过滤后的信息来认知世界,得到的是扭曲的世界,与之相处就会冲突丛生。带着觉知,感受自己,感受他人,连接世界,当问题发生、情绪升起的刹那,我们就获得一次清理自己的机会,获得深入链接深层内在的机会,也是回到当下的机会。

自身的体验:我是出生于南方的农村,因周围冲突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父母无止境的冲突,使自己内在分裂,以及父亲极端的性格,使自己内在很受压,自己陷入被父母营造的环境里,也认同了这个环境下产生的思想、信念。我就越来越麻木自己,忽略自己、甚至努力压抑自己内在真实的声音,而想去活出他们眼中的样子,去做个勤奋、老实的人。几十年下来,我的确很勤奋和老实,努力学习、卖命的工作,勤奋、老实的形象也获得了一些认可。但这是压抑自己生命能量为代价的,学习成长使我觉察到我的极端压力状态,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知道了曾经的自己是为了求得父母的认可,这不应该是我生命的本然状态,自己可以重新选择信念,从当下再出发,去真正主动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

二、你发现你有哪些主要的限制性信念?这些信念怎么来的?如何影响到你现在的生活?

限制性信念:我必须做强者,我是无力的,我必须勤奋努力,我是不配得的。

必须做强者:这是源于先天的选择,也是在成长过程中,激烈冲突的环境下体证产生的;我是无力的:产生与父母的冲突,自小我期待跟父母的链接,期待父母的支持,但是他们的冲突,让我无从选择;勤奋和不配得:是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中,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基于以上信念,也形成了轻易不会向人低头,想困难低头,但是内在极强的无力感,潜意识知道最后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无能为力,都有自暴自弃的感受。我一直勤奋努力,但是内在的不配得感,让我每一勇气和力量去真正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通过学习和自我觉察,你改变或松动了哪些信念?对你生活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

学习、觉察和疗愈后,这些信念放下很多很多。对强者的认识也不相同,人的力量不是来自于表现的所谓张牙舞爪的“高能量”,而是来自于本体稳定持续的包容和接纳,来自于对自己的清晰而坚定,所以自己内在的无力感也消失,不配得感得到了充分的疗愈,自己现在也勤奋但不固执。

三、针对你的主要限制性信念,用一念之转的四个问题进行自我教练,你有什么觉察和转化?

我必须做强者。

这个是真的吗?现实世界好像是真的;

这个100%是真的吗?不是,这次疫情就证明了没有所谓的强者,不管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成功不成功人士,在生命面前都平等。

当你有这样一个信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我会争取、撑着去做“强者”,去评判弱者。也会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迷失自己,丧失真正的力量。

当你没有这样一个信念的时候,你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如果没有这个信念,我会欣赏自己勇敢的一面,也接纳自己脆弱的一面,做到身心内外平衡,做一个真正的勇者。

四、关于教练的四大信念,逐条对照,你相信程度是多少(0-10,可以分对自己和对别人)?从自身体验来看,有什么证据?针对每一个教练信念进一步来看,回顾过去的人际互动或做教练过程,相信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不相信会给你带来什么问题?

四大信念:第一个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天赋。

这条是自己体证过的,上天给我们的门,本就一直开着,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看见、体证和感恩。

第二个信念: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基于当下自己的条件做的选择,这个条件是:信念、经验、能力、物质环境等。

第三个信念:相信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选择做出改变;

当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时,是由内而发,触动我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会为积极主动自己负责。

第四个信念:相信当一个人被理解和支持时,就会迅速成长。

当内在的启动时,外在的显化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看见、懂得、陪伴、和支持。

最初接触教练的四大信念时,只认为是一个理论,并不是100%的相信;首先对自己的生命体悟不深,没有真正验证到,对外界体悟链接少更不会相信。很多时候我们陪伴他人时,总会给他人出“主意”,在自己的信念和立场说话,没有看见真正的人时,我们给的是自己的,对他的选择没有体悟,当真正连接上时,感悟到了,就懂得。同时在教练时,不断的看见和允许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入的连接每一个生命,才知道没有生命都与为自己负责的内在定力,只是被表面的信念蒙蔽而已。

五、总结:通过上面的作业,你有什么觉察和发现?

通过再次梳理,进一步清晰信念的不同层次,潜意识的不同深度,小我在某个层面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世界的真相一直在,一旦我们选择相信筛选后的信息得出的世界“真相”,我们就被陷入自己构建的虚幻的、逻辑的头脑世界;当我们放松,去感受自己,连接生命,清晰世界,我们就逐渐回到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