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从原著到电视剧

2024-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村直子

    在追完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后,很多观众都在问“宝总最爱哪一个,是玲子、汪小姐、李李?还是只爱雪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再问一个问题:宝总是个什么样的上海男人?他是采花贼还是养花匠?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原著《繁花》。原著以阿宝和沪生的童年时光为开端,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生活场景。书中有大量笔墨描写了文革动荡时期发生在上海普通百姓身上的一桩桩改变命运的事情。小说很耐读,很令人寻味,文字表达也很海派。无论在哪个年代,繁花盛开总能招蜂引蝶。于是,繁花丛中出现了陶陶这样的狂蜂、徐总这样的浪蝶、那个只爱熟女而让人唏嘘不已的小毛……。雪芝是朵很特别的花,就像高山上的雪莲那样高不可攀,阿宝很喜欢却不能跨越阶层将她采下而成了心头的一个结。为了跨越这个阶层,于是阿宝成了宝总。宝总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做事似乎只随大流而不露声色。后来,宝总采了李李这多带刺的玫瑰似乎也无旁人知晓。

   而电视剧以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为背景,编剧把阿宝和繁花们直接放入改革后的大上海商潮之中。因为那个时候的上海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富有声色,起起落落的股市和抢外贸单、黄河路林立的餐厅等等都有很多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可讲。剧中除了陶陶那只狂蜂外,似乎没有讲其它浪蝶们的故事。阿宝成了剧里面运气超好的大男主。它让我联想到了那部30年前看过不下10遍的电影《阿甘正传》和只看了一遍的原著《Forrest Gump》。(该剧本几乎将原著改得只剩下Forrest Gump这个名字却编成了一部伟大的剧本。)看来编剧秦雯也刻意将改革开放后的大上海作为电视剧《繁华》的时代背景,让宝总来讲一段上海的发展史。

        电视剧和原著在叙事方式上有相同之处。原著中那种慢慢的、细腻的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和王家卫那种长长的镜头、让演员的表情充分来体现心情和氛围的讲故事方式有不谋而合之处。但电视剧和原著风格上也有迥异之处。原著中有一段阿宝和雪芝约会被雪芝爸爸发现并当即表态不同意的情节:雪芝爸爸跨上脚踏车,慢慢远去。阿宝不响。雪芝闷了一阵说,真想不到。阿宝说,想不到。雪芝不响。……两个人,慢慢走到电车终点站,阿宝送雪芝上车,走了几步,阿宝回头,见雪芝靠了车门,眼睛看过来。阿宝不再回头,独自朝三官堂桥方向走。此刻,阿宝听见雪芝跑过来说,阿宝,我根本不怕爸爸,我会一辈子跟定阿宝,一辈子,真的。雪芝奔过来,一把抱紧阿宝。但阿宝明白,雪芝只是靠紧车门,一动不动,目送阿宝慢慢离开,雪芝的冲动与动作,是幻觉。阿宝慢慢走上三官堂桥,背后的景色,已让无数屋顶吞没,脚下的苏州河,散发造纸厂的酸气,水像酱油,黑中带黄,温良稳重,有一种亲切感,……。而电视剧17集最后宝总挨了卢美琳耳光后,在黄河路上的跑开的汪小姐说“我在乎”后又跑回来给宝总一个大大的拥抱。电视剧第17集是个让观众荷尔蒙飙升的一个剧集。编剧让原著阿宝的幻想变成了剧里的现实。

    电视剧中,宝总让玲子最后成了“夜东京”的老板,成了宝总亲手培养的“夜来香”;对李李这朵“带刺的玫瑰”,宝总为了追求共同利益而刻意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而对汪小姐,宝总为了把她培养成汪科长而费劲心思,把自己对“排骨年糕从来都不是生意“的那份感情深深地埋在了心里。汪小姐最终没能成为汪科长,但是宝总不惜挨卢美琳耳光、得罪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爷叔“也要帮汪小姐完成离开外贸大楼后的第一张外贸单。汪小姐是宝总用心血浇灌长成的、耀眼的“红牡丹”。

    可以这么说,原著更像《阿宝正传》的第一部,而电视剧像《阿宝正传》的第二部,而续集将会是《阿宝正传》的第三部。续集会有哪些故事?猜测一下,续集里宝总会跟着上海一起发展,加入到房地产开发的行列中,在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或许会到海外来投资发展,没准也会到荷兰来做起芯片生意……。但宝总会成为最后摘“红牡丹”的人吗?不知道,要看编剧的安排。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