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个人成长?

2016-08-12  本文已影响11人  仲仙

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通勤的时间在两个小时,如果到家再做个饭吃,基本都要到晚上九点钟了。

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学习?用业余时间赶超高帅富,走上人生巅峰?简直就是个美丽的梦!

那怎么办?一天24小时,上帝不会多给我一分钟。只能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多线程工作了。

我发现,我每天有大量时间被切割成碎片,而且这些碎片化时间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刷牙、乘车占用大脑的认知资源是很少的,就像电脑的CPU处在低负荷状态,这时完全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

早晨刷牙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想今天要做什么,各种事务的进展如何。

洗漱完,今天的to do list 也列出来了。

一到公司,就可以直接挽起袖子干了。

乘地铁的时候,因为地铁信号不好,点开个朋友圈图片都要等一会儿,索性就拿出kindle看电子书或者听音频课程。

用这样的方式,也看了好些书,学习了理财。

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从打开电脑到定主题找材料再到排版完成,需要3个小时。

现在1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为什么?

因为我利用碎片化时间,尤其是走路和乘车的时间,来思考:今天我要写什么?怎么写?

回到家码字的时候,思路已经形成,文字只是把思路记录下来罢了。

上面的几种方式,都是有意识地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然后思考它。

除此以外,我还有点“迷信”:期望潜意识能帮我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个很诱惑我的例子就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他因为梦到蛇而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是环形,从而提出了苯环结构假说。

我常常在睡前思考问题,并指望睡觉时,大脑会有新的思路。

有一次要对产品进行数据分析,思考了好几天却没有思路,我连睡觉都在想怎么办。终于在一个早晨醒来时,突然觉得一切都明朗了,罩在答案上面的雾气消散了,很快就做出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以前去画一次画,来回2小时路程,绘画3小时,5小时时间只为了一次绘画。现在呢,去的路上可以起篇文章的草稿,回来的路上可以听一堂音频课,5小时的时间可以做3件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挤时间?为什么要那么辛苦?

也许是不想要一个太寡淡无聊的人生吧。

以前填履历表,我最不喜欢填“特长”一栏,因为我除了念书还凑合,并无特长,我为自己的苍白而羞惭。

努力点,是不是人生就不再那么寡淡无趣了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