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希说职场上班这点事儿

“实不相瞒,我的同事都是戏精”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38人  瑞希在线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专注分享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

01

职场上所有男男女女

都不过是些“戏精”

一进门,陈笑就嘟囔个不停:“职场就是个大片场,全都是戏精。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套路了。”我示意她坐下,给她泡了杯茶,她一边喝着,一边大声地吐槽。

场景一:辞职

去年,陈笑工作不顺心,打算辞职。离职面谈时,HR问她为啥要走?她直言不讳:跟领导合不来,又列举了种种合不来的“铁证”。

她想,反正自己也是要走的人了,实话实说,怕啥?重新求职时,她与一家公司谈得不错,彼此都有意向,但却迟迟没有接到对方的offer。

后来,她托人打听才知道,对方背调问及陈笑的离职原因,HR实打实地说:她与领导关系相处得不好。结果,offer就泡汤了。

她向闺蜜吐槽HR心眼儿坏,闺蜜却骂她蠢。闺蜜告诉她,离职面谈就是演戏,你要入戏。你完全可以跟HR说,你要回老家结婚或者你身体不好,打算辞职养一养,干嘛要那么耿直得罪人呢?

陈笑气得说:“难道人在职场,要靠拼演技才能存活吗?”

场景二:开会

陈笑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新公司的领导对她还不错,就是特别爱开会。每次开会,他的开场白都是这样的:“我简单说两句”,然后,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下面的人清一色地“点头、微笑、记笔记”。

期间,他会问:“大家怎么看?”这时,总有两个“低头族”抬起头,眉心拧成个问号,故作思考状地问领导:“这个事我是这样理解的……”其实就是在高度概括领导的讲话,然后狠狠地表决心。

每次领导都很受用,他激情满满地说:“我再补充两点……”

在这种“说两句、表决心、补充两点”的拉扯中,小半天过去了。陈笑心里暗骂那些同事:“戏精,马屁精”,却没想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柠檬精”。

有次开会,还是这种老腔老调,陈笑忍不住“哼”了一声,露出轻蔑地笑容。当她意识到自己失态的时候,马上收敛起来,她紧张地环顾四周,发现领导已经投来了不满的目光。

陈笑说话做事特别“耿直”,慢慢地在新公司的人缘越来越差。她愤愤不平地说:在职场,所有男男女女都不过是些“戏精”,而唯独自己这样的真性情,缺一个“金鸡百花奖”。

02

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如鱼得水

有的人却处处碰壁

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所谓“真性情”的人,他们自认为耿直,但在职场却总是不如意。眼见着别人混得如鱼得水,自己却处处碰壁,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欧文·戈夫曼曾经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到了“情境定义”这个概念。

作者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境来定义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解读着其他人所传递出来的信号,并且根据对这种信号的理解来做出我们的回应。

所以,要想理解职场,就必须立足于个人,立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立足于个人与他人的互动过程。

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举个例子。

我们前面说到陈笑新公司领导喜欢开会。开会时,其他员工都“点头、微笑、记笔记”,有些员工还会给予领导积极的回应。没有人会在这种场合衣冠不整、听音乐、玩手机、翘着二郎腿。

之所以在领导面前做出这样的表现,是因为“点头、微笑、记笔记”这些动作和后面的积极回应构成了一连串的符号,它们向领导传达出下属对于上下级关系的认知。

同样,领导通过开会时“我简单说两句”,“我再补充两点”等一系列动作,与下属形成互动过程,来确认这种上下级关系。

这种“开大会”的方式我们未必要提倡。但是它充分地说明:职场如片场,每个人都有上场的时候,你要学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互动的情境和公认的、清晰的认知。

实际上之所以把职场比喻成片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操纵对“交流符号”的使用,来支配他人对情境的认知,获取好处。

比如:你特别讨厌你的上司,但他又不会调走,而你也不可能辞职,那么为了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资源,即便你心里有一千头羊驼在奔跑,你也要表现得大方得体。

要见客户,平时在公司你都穿得很随意,但是今天你换掉了棉T恤,牛仔裤,穿上了笔挺的西装,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

这些,都是人们在利用“表演”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情境,这不是“戏精”,而是情商和修为。

戈夫曼教授认为,要想了解社会运行的秘密,就必须要从观察人与人之间最平常和最微小的互动开始。

把这个观点延伸到职场,要想在职场如鱼得水,就必须定义好自己所处的情境,并通过良好的“角色扮演”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03

怎样通过“角色扮演”

在职场更好地发展

明晓溪在小说《泡沫之夏》中说:“拍戏的时候,应该有两个灵魂。一个灵魂在入戏,仿佛你就是那个角色本身,静下心来,深深的投入,去体会她的感情,将你代入她,她的呼吸就是你的呼吸,她的悲伤和快乐就是你的悲伤和快乐。”

既然职场如片场,“拍戏”的时候就要走心。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走心的“角色扮演”在职场更好地发展呢?

戈夫曼教授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印象管理”的技巧,给“观众”制造一种你想要给他留下的印象,他分享了4种非常巧妙的方法。

1、理想化

简单来说,理想化是指当你在职场中时,你所扮演的角色要符合大众的预期。

比如,有些人喜欢晒加班。A加班到深夜12点,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加班狗饥肠辘辘,我见过深夜12点北京的街。”

B同样加班到深夜12点,他拍了一张墙上时钟的照片,又拍了一张同事们加班的背影,然后也发了一条朋友圈:“能和这群有激情、有干劲的人共事,进步飞快,加油公司!”

你看,B的“表演”明显地迎合了上司的价值观。这不是“戏精”和“屁精”,理想化要传达的是:入戏。让你扮演的角色符合你想在他人心里打造的人设。

2、表达控制

是指你在“角色扮演”时,要确保别人能按照我们期望传达的样子理解我们的意思。怎么理解呢?

还以文中的陈笑为例。陈笑希望在新公司快速立足,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但她却在“表演”时,用一个冷笑出卖了自己,搞砸了自己的“表演”。

陈笑从“上进新人”变成了“酸柠檬精”,其实就是表达控制的失败,通俗点讲叫:人设崩塌。所以,表达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你要能在“角色扮演”时保持稳定发挥的状态。

3、误导

误导是指做错误的诱导,最终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相。比如,辞职的时候,你明明想骂领导心黑人蠢,但你还是给对方留足了情面,说自己身体不好,要回家休养。

领导准了你的辞职申请,结果不到一周,你就到新东家“休养”去了。

这种误导,在某些情境下可以理解为“善意的谎言”,无非是希望给彼此台阶下,所以不见得是坏事。

4、神秘化

神秘化是指通过限制接触,即保持社会距离,使人们产生并维持一种敬畏。它能使观众处于一种对“表演者”深感神秘的状态之中。这通常是管理者的一种权谋之术。

比如,公司里几个要好的同事经常周末聚餐,但领导几乎不会参与这种聚餐,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和他们走得太近。

领导可以偶尔走下神坛,无伤大雅,但过分亲昵会被人轻视。

作者在书中举例,有次挪威哈康国王打算深入民众中间,不坐小轿车,改坐电车。有人建议他:“必须坚守在令人敬仰的显赫地位上。人民并不期待一个能与之摩肩接踵的国王,而是希望有一个如同阿波罗神喻一样深奥难解的国王。如果他们看到君主像贩夫走卒那样在街上闲逛,他们一定会感到失望。”

这里所包含的逻辑,都是为了阻止观众对“表演者”体察入微。

只要人在职场,我们自然就有了“演员”的身份。在老板面前,我们是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是上司;在同事面前,我们或老实、或灵活、或温和、或凌厉……

我们需要根据剧情和搭戏人的不同,自由切换角色。

入戏不易,走心更难。我们不停地接不同的剧本,有平淡,有浓烈,有欢笑,有泪水。但不管怎样,你要演好,直到落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