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推文赏 | 哲学晦涩之东西有别
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哲学札记(16)——略析中国古代哲学苦涩和难懂的原因
【推文作者】:金之广
【评论者】:梦也馆长
很有意思的剖析。哲学的晦涩难懂,恐怕中外皆有之。如以语言精准著称的德国古典哲学,翻开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当今人看来也绝非易事。
西方哲学对于东方人而言的晦涩,可能一方面与东西方语言文字差异有关,语言和文字是思想载体,也决定了东西方的古籍和著作很难通过直译实现彼此透彻理解,需要有通晓两方文化之能人作为桥梁,翻译的重要性得以彰显。
而中国古代哲学,虽然语言和文字一脉相承,实际上文化和语境却也相差很大,古今语境差异,几乎可比拟东西方差异。于是,对于一般人,也就需要通晓古今文化思想之能人来充当桥梁。
此外,西方哲学起初面向公众发表著作,语言或许尚可理解,后来愈发专业晦涩,如今的西方哲学语境已经远非常人能够轻易看懂。这一点与资本主义下的专业化分工,和西方的还原论预设有关。
而东方古代哲学,是少数人的学问,后与帝王之术难逃关系。且东方哲学崇尚整体论,而非还原论,难怪观察井口数日,往往得出阴阳相生的道理,对于光的反射折射则视而难见。
在整体论的语境之下,直接了当的因果联系难以表述,万事万物彼此纠缠,如有因果,也不可知,也就难以如西方哲学家一般言之凿凿地进行逻辑推论。
西方哲学家早期之所以能言之凿凿,也同样受到了认识水平的局限,论点中有太多自以为不言自明的预设条件,如今看来大多站不住脚,因此在科学大发展前期,虽看似严谨,实则漏洞百出,纠结于本体论而落入形而上陷阱。
时至今日,科学的发展挤压了哲学的生存空间,两者边界被重新划定,分析哲学的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唯有保持沉默,更是令此前看似逻辑严密的哲学大失意义。
然而东方整体论下的哲学,虽不利于科学的诞生,也不利于常人的揣摩研读,因为往往重在体悟而非分析。也正因如此,这些理论反而包罗万象,几乎不随时代变化而被轻易遗忘。
仅一个“道”字,就装下了万千世界,涵盖了过去将来,虽有投机取巧之嫌,却不能不赞叹古人洞见之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