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营销失效了?
文/文中老湿
营销有时候挺邪性的,有力挽狂澜之势,却也很难再续传奇,你可能在纳闷,为什么你的营销失效了?
1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中午买了一个煎饼回来。
我问今天就吃煎饼呀?
他说这个煎饼据说不一样,吃它可以思考人生,结果下午3点就饿的去超市买东西了。
第二天我问他还吃吗,他说不吃了,问起理由,他说思考人生不能当饭吃,该饿还是饿,饿的人生都不那么美好了。
这家餐厅,学习洋快餐的运作模式,把街边小吃煎饼果子,通过标准化策略弄到10平米的小店内销售。
产品怎么样,不好绝对化评价好吃不好吃,毕竟一人一张嘴一个舌头,褒贬不一,总之,吃完后不会发出类似食神里那些夸张的表情和赞叹。
但是老板在营销上确实是高手,微博玩的厉害,在微博营销的洪荒期被树立成典型,到处演讲,传授营销经验,火起来了,成为了现象级事件,更多的人慕名前往一探究竟。
一炮走红后,企业融到了资金,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具备了转型的储备,和强化产品的能力,不过,煎饼果子这个东西,创新更多的也就是增加个口味,就是a+b或a+c,a+d的事。
紧接着开始尝试做火锅,以为如法炮制就可以一炮走红,岂料业绩不佳难逃关门的厄运,现在连原来的煎饼店也每况愈下,能做的也只有留给投资方一个外卖3.0的故事慢慢YY。
当大众消费的是你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你的产品,你就要反思了,在当下的时代,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又极易模仿,最终都是过眼云烟,如果产品还不够格,消费者就会逃离,你的营销开始逐渐失效。
这时候出现一批企业,他们开始说我们要做好产品,要回归产品,一部分是真的在做好产品,一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只是一次"我们专注产品"的营销而已。
2
若干年前,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寿司之神,片子拍的太棒了,记录了一个米其林三星大厨,日本的小野二郎师傅尽其毕生精力钻研寿司,55年的时间所付出的精力和绝不妥协的信念和态度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店连续两年获得米其林三星餐厅,被誉为值得用一生等待的餐厅。这个片子,我看了不下5遍,也因此喜欢上寿司。
于是也有人看了这个视频,大彻大悟,按照这个逻辑,讲了一个有关情怀的故事,事后却被反复打脸。
那时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段子:“被xx做事的每个细节感动着。都已经把钱准备好了,等xx手机一上市,就买个iphone6!”
我不就是在讲我要创造伟大的产品,我有坚持、有理想、有情怀的做事情吗,为什么会被打脸?
信海光曾发文称:“一直在玩命的强调自己的工匠定位、认真精神,使这些东西在互联网思维的时代变成一种可销售之物,与“情怀”一起搭售出去,但我琢磨着一般的工匠肯定不会花三个小时讲情怀、匠心与认真,他们该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我特别喜欢这个调调。
什么是情怀?如果没有至少10年的全心投入,创造出有卓越成就的作品,就别谈情怀了,好好做你的产品。
情怀是有卓越产品和成就之后别人来歌功颂德的事情,不是在刚做的时候自己吹嘘的事情。于是又出现一句非常火的话,没有产品谈情怀,好比太监说高潮。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视频,照着《致匠心》拍的,台词都差不多,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装逼范儿,情怀掉了一地。
现在是情怀泛滥的时代,真情怀还是假情怀看看东西就知道,那些销售情怀的,惺惺作态的,看了就想吐。
3
三年前褚橙火爆互联网,源于一个故事。
一个跌宕人生,触底反弹的故事。
一个七旬老人,再次创业的故事。
这个励志的故事让褚时健再次回到舆论中心,成为企业家们学习的楷模,也让褚橙卖遍大江南北。
企业家搞生鲜电商,文化增值模式,一时间模仿者四起,都是一种a+b的命名模式,柳桃、潘石榴、任苹果...
然而后者就没那么幸运了,一直在模仿,始终未超越,甚至未及前者。
4、
一流的营销可以让二流的产品大获成功,却无法保障他永葆青春,因为产品是营销的心脏。
一流的产品没有好的营销活得可能比一些二流产品还难堪,你看到的好产品,那些能脱颖而出的都是营销过关的,那些不过关的都死在了你的眼底。
现象级的营销难以复制,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恰的时机、平台的机遇、个别人物的运作和加盟缺一不可。
营销也是有新鲜度和边际效益的,一个套路用得越多就越乏力,消费营销这件事本身也会出现疲软。
当经典成为过去,沉淀下来的方法逐渐成为标配,大家所期待的则是营销的创新。
你的营销为什么失效?因为你始终在模仿招式,却没有潜心修炼内功。
文/文中老湿 (微博商学院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