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大单元教学

2023-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虫果果

【转】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从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谈起

      2021年笔者有幸参与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后,再次认真学习了“课程理念”板块,感悟最深的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标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提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呈现这三个方面,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指南。

      新课标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强调了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是“结构化整合”。关于“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2011版课标”并没有专门的论述,可以说是本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创新。“结构化”首次写进课标,让我倍感欣慰。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整合”是最基础的部分,结合合肥市开展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谈谈对大单元教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是进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整合”的有益探索。将数学知识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块”,让学生在“板块”式的学习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要努力建好数学知识的“承重墙”,打通不同年级教材之间知识点的“隔断墙”,为孩子建好数学知识的大厦。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才会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见到数学教学的“真面目”。这样,才能回归数学教育的原点,真正坚守数学教育的常识。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设计成有序的“知识块”,引导儿童触摸数学知识的“内核”,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在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重组和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这就是教学内容的“组块化”;围绕一个数学学习主题,开展数学“板块”式的探究活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化”。它具有“圆融通透”的特点,让数学教学浑然天成,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一)“圆”——整体把握教材。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它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视野和认知高度,是数学课应有数学味儿的品质保障。

    (二)“融”——融化认知冰点。把握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先期诊断和基础评估,了解学生认知冰点。教师巧妙设计有温度的数学活动,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让学生触摸数学的温度,能够化解数学认知上的障碍。

    (三)“通”——变通数学能力。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深度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四)“透”——透彻领悟本质。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建构,让学生“看得清、讲得明、想得深”,能够在繁杂的数学现象中透彻理解知识的本质。

    “大单元教学”突破了线性教学的模式,能够聚焦教学重点,把握学生认知障碍,拓展教学时空,更具有灵活性,让学生不断感悟数学思想,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不回避知识的教学,而要真正找到“抓手”,让知识更有力量。因此,我努力让孩子寻找数学学习中的“知识点”、“知识链”和“知识块”,真正拥有核心的数学知识,让知识在课堂中不断“裂变”和“增殖”,从而形成关键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抓概念——“知识点”

        数学中的概念,就是一个个“知识点”。要重视概念教学,就要善于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将“知识点”激活。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百分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吗?有了分数,为啥还要有百分数?为什么经常用百分数比较,却很少用“十分数”和“千分数”呢?从百分数中,可以读懂什么信息?

        这样从问题出发引导的教学,让孩子体悟了百分数的数学本质。百分数是由分数通过“突变”生长出来的,它表示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就像一把尺子,可以进行度量和比较,以此强化百分数的统计价值,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可见,抓住核心问题,以此驱动深度思考,体现了“核心概念”的数学本质。

    (二)抓联系——“知识链”

        好的数学课堂,就是要抓联系,寻找“知识链”。这样,可以把控学生思维拓展的契机,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小学数学教学中,“份”的概念就是一个“知识链”。它是倍、乘除、分数、比和比例以及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等一系列知识教学的核心概念元素,可以根据适当的教学进程,将这些数学知识有序地“链接”起来。只有真正找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链”,才能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圆融通透”的课堂教学,达到“无痕教育”的理想化境界。

    (三)抓结构——“知识块”

        教师要将数学知识有机整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知识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结构,用联系的观点去审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可以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重新进行组合,制作出小学数学知识网络图。这样,有了纲目清晰、主次分明的知识网络结构,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便于学生进行学习迁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的本质是一致的,可以进行“重组”。例如,长度、面积、体积和角的度量,其数学本质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当孩子学完这些知识后,有必要将其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就会形成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现“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的主题结构化特征。

        一节课,需要有清晰的“板块”结构:读懂“为什么”,体会知识本源;弄清“是什么”,体会知识内涵;理解“干什么”,体会应用价值。这样,促进整体理解,培养高阶思维,才具有必备的学习品格。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好的数学学习是可以传承、传递的,“大单元教学”发挥了最佳的教学效益,可以让孩子掌握核心的数学概念、习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从而获得关键的数学能力,以培育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彰显了应有的价值。

    (一)掌握数学核心概念。一致性的本质在于贯通,价值在于简化和统整。新课标里“一致性”是首次出现,一共18处,可见其频率之高,地位之重要。只有掌握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建立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才便于迁移。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一些核心的数学概念。例如,“数的认识”中的“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关系”、“位值制”是核心概念。因此,在“10的认识”一课就要突出“核心概念”,舍得花大力气教学有关数概念,在核心概念教学上肯于“着力”,便于学生后续拓展数域范围,顺利迁移认识更大的数。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本节课”的教学,而要放到“本单元”中考量,更要有“大单元”教学的格局,才能够“跳出教材看教材”。

        此外,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更要注重数学本体性知识的培植,重视“凑十”和“破十”法,其着眼点就是突出“数位”“计数单位”在“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认知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孕伏”、“渗透”、“迁移”和“交错”的方法,适时进行训练,就会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二)习得基本学习方法。数学课,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使之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和课外读物,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将学生推向课堂正中央,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以此真正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设计四个“板块”,以几个核心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这样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引领儿童进行自学。这样,在数学课的每一个“板块”中,都有清晰的目标意识,让课堂变得简约而厚重。这样的“板块”教学,让学生会读、会问、能想,掌握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儿童未来的数学学习状态。

    (三)形成良好数学意识。数学课,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将会影响儿童的一生。当遇到较复杂的数学难题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画图的策略尝试解决,从而形成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教师要尝试进行新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开发序列的主题式教学课程。例如,在一年级中,可以开设了校本课程“数学画”,教给孩子基本的数学画图方法;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画”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从入学时就养成画图表达和探究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和熏陶,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基。

      课程内容结构化,关注教学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单元课时教学的组织形态,有效归纳、整合数学知识点或主题式学习活动,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提质。从“自然单元”教学到“大单元”和“超单元”教学,从数学内容的纵向建构到多学科内容的横向融合,从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到致力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建设,从教材教法改革到教研方式的转型,将会引发小学数学教育的一次“新革命”。

        实施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让数学更有魅力,让儿童亲近数学,使得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在数学课中善于培植出优良的数学知识的“种子”,让数学方法和思想发生“裂变”,才能给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生长的力量。这样才能“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让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真正被激活,数学思维方能尽情地流淌,才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应有意义和价值。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以此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弄明白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见,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是推进“双减”的一剂良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