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选择走产品经理方向的?
选择里尝试——大学里的产品之路(一)
高考的成绩决定我们可以选择哪一些大学,但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又希望结合起自己的兴趣,还希望找到行业发展前景不错并且薪资高的,然而我们往往不怎么去关注专业的定位,很多人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大一结束后略微明白自己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所以因为不喜欢或不适合出现转专业频繁的现象,如果没有对专业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的方向再做出选择,还可能出现第二次转专业的情况。
而我,就是那一个选择了自以为有兴趣但是没有程序员潜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后,依然在IT专业里连续4年获奖学金,斩获10多项省级、市级专业竞赛奖项,发表3篇科技论文,申请4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型专利,毕业后成为学院2%里的优秀毕业生。
我是怎么选择走产品经理这条道路的呢?
“男生学软件工程比较有优势”
我觉得是因为一个师姐给我建议大学选什么专业的时候,这句话影响了我的选择吧,当时我是把英语专业放到了第一志愿,经过一番激烈挣扎的咨询后,我把所有选择的学院里软件工程这个专业调到第一志愿,英语放到了第二志愿,真不巧,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那天,我中了软件工程这个专业,那天真的开心,心里告诉自己,以后我也是月薪过万的程序员了!
之后的高中暑假里,我会偶尔去慕课网学习怎么打代码,了解什么是C语言,什么是JAVA,还规划了每周的学习时间,最后到大学入学那天,我只打了几次代码,看了几个视频,慢慢感觉自己可能没有很大的兴趣,否则我以我个人的执行效率特点,一定会按期完成我的计划,学完基础程序入门规划的。
大一是迷茫的。
但是我没有想过要转专业,毕竟我也是一个正能量的人,C++学了两个学期,我还是很难找到灵性去做题目,但是我依然坚持,觉得咬牙学下去应该就能突破了,毕竟知识都是要消化完全后,才能后做到学以致用。嗯,我就这么去给自己加油打气。
大一的课程很多很杂,我花在专业课的时间也非常少,可能是我自己身体开始去抵触这些知识的输入吧,但是我又不服输,甚至报名了蓝桥杯程序比赛,参加初赛的时候,我认真准备了一番,比赛的时候,我遇到算法题就拿起笔开始用数学公式算,遇到程序题就回想以前的答题技巧,考完试我面红耳赤,其他同学都觉得挺简单的,但是我觉得异常的吃力。晋级名单出来的时候,真不巧,我还是失败了,但是我继续不服输,想再往其他方式努力一下,或许我可以呢?
大一我的专业课学得很一般,通识课程学得还不错,加上社团活动经历丰富,顺利获得专业总分第6名,拿了二等奖学金最后的那一个名额,我觉得我也可以在IT专业里风生水起了!
大二开始学习安卓,感觉入门还是挺简单的,一直持续到大二的第一学期末,我了解到有全国发现杯的项目比赛,也有小伙伴找我组队,我们形成自己的团队后,确定了一个定制化的课程表APP,我的角色是安卓开发,负责APP的笔记和课程两个基本功能模块,当时非常有干劲的研究起安卓开发,甚至大年初一努力学习到半夜2点,最后用一星期照着教学视频做出了我的成果,但是运行起来很多错误,我又去看视频找错误根源,没有问题才提交我的代码上去,但是团队联调不了,甚至完全不能用,队友用一天时间重新做了我的部分。而我则是潜心去做好我们的比赛文档编辑与数据采集,最后拿了华南赛区三等奖,这是我抱大腿第一次这么内疚过。
自从这一次实践后,我重新寻找自己的方向,找行业内的其他可能适合自己岗位,在大二第二学期发现测试方向可能比较适合自己,毕竟代码写得少,技术与知识应该更加简单易懂一点,所以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方向去学习软件测试,但是在上软件测试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内容非常的枯燥,不适合我奔放的性格,所以开始想尝试其他可能适合自己的岗位,但是在尝试的过程,是需要结合实践的,所以我又组建了一个团队,参加一个广东省OMG实习生计划项目比赛,想通过比赛去获取企业实习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找到自己。
这个比赛激起了我层层不断的兴趣,通过项目实践我发现我的UI水平还是很强的,就搞起了团队队长+UI的角色,我的其他两个队友一个负责安卓,一个负责后端,除了代码之外的工作,全部都是我一个人扛着,这个比赛总共需要参加5轮,从校内赛两轮和省赛三轮。我们的项目方案不断改进不断落实,我开始感觉UI这个岗位挺好玩的,主要就是设计一些原型界面,对界面和前端组件模块进行配色,简单又有艺术气息。从来都没有这么顺利过,我们在校内赛紧张的方案比拼后,我展露出演讲的潜力,将方案完美呈现,成功获得了第三名,争取到最后一个晋级省赛的名额。
在参加省赛的时候,我们的方案还没进行代码实现,都是一些功能模块的规划而已,在参加省初赛时我们吃了很大的亏,被专业导师说界面丑,功能简陋,希望我们能在复赛的时候给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demo,而不仅仅是一个界面。所以我们在距离复赛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基本上上完课就回宿舍做项目,有问题马上开会讨论确认,大概一个多星期后,我们终于看到了项目在代码中跳动,后面前后端联调的时候,基本都是宿舍断网还开流量热点进行的最后几个夜晚,真的,在复赛前我们三个人实现出了自己的方案。
尽管我在这个实现过程的工作量很少,但是我体会到那种引导团队前进,推动项目进展的兴奋感。在参加复赛的时候,我们重新彩印出最新的方案,心疼的花了一百多块钱的打印费,并且整理好第二天早上赶去比赛现场的资料后就安心了。
比赛前一天一整晚都没怎么睡觉,早上六点半我们坐上滴滴,因为晕车一个挨一个吐的样子真的很悲惨,导致复赛的时候我们基本没什么精神,到达现场后也是非常的紧张,很多来自其他高等院校的参赛团队,大家都不怎么说话,也非常谨慎的保护自己的方案。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到一间会议室,对面坐着来个各个企业的招聘经理以及IT研发类的专业导师和心灵导师,当时因为太紧张加状态不舒服,我们的后端小伙伴代替我对整个方案和项目的讲解,随后我们拿着自己的手机打开我们的APP,给各个评委审阅我们的成果。安静的询问后我们就离开了比赛地点,也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其他团队的心灵导师是做产品经理的,复赛回去后我开始寻找什么是产品经理,怎么成为产品经理,如何做产品经理,开始萌发对这个岗位的认识。
这就是我初识产品经理的存在。
那天,我的邮件收到晋级省级总决赛的比赛通知邮件,哇的一声兴奋起来,我又可以在半个月之后展现我的舞台魅力。
之后又是方案的优化,PPT的设计,文档的完善,还夹杂着我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疑问挖掘,发现我之前参加的演讲比赛,参加的社团活动,参加的干部竞选,可能通通都是为了我走这个岗位做好铺垫的,毕竟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沟通表达,思维逻辑,用户意识,数据分析等等的结合,我觉得我慢慢在为这个方向打着基础,慢慢在开启我的产品之路。
总决赛结果我们下一篇见。
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学习与成长的分享。或许也有一些选了IT专业的小伙伴代码能力不是很突出,跟我一样没有程序员的发展潜力,又想在IT行业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是在其他的方面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突出的能力,关注我的产品专栏系列,我们可以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我是产品阿镇,一个在产品经理道路上摸爬带滚,想着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的产品新人。
接下来我会进行个人产品经理学习路上的学习与成长分享,从如何萌发产品经理的想法,到如何走到产品经理的道路,并不断进阶,学习并分享产品经理提升段位的技巧和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故事型的形式将真实案例串成系列,在产品路上的各个节点融入相关的产品技术、思维、方法和策略,通过时间积累来成长,通过独立思考来进步,通过“大胆死磕”来创造自我价值。
系列1:选择里尝试——大学里的产品之路
系列2:坚定中进阶——实习中的自我沉淀
系列3:成长与突破——企业产品的学习者
系列4:分享与复盘——输入与输出的方法论
希望有大神的指点和同行者的陪伴,关注下方公众号,了解更多的信息。
Doi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