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丨华叶联手(12—54)
第十三章 粉碎“四人帮”
第五十四回 华叶联手 许司令带枪闯灵堂 叶元帅躬身访民巷
一、追悼大会
9月9日0时10分,一个护士从毛泽东的卧室里跑出来,向守候在隔壁的政治局委员们报告说:“毛主席去世了!”
得到报告的华国锋等马上奔了过来,江青进门便扑在毛泽东的遗体上大声哭喊起来。几分钟后,医生们都退去了,汪东兴让小孟,留下来把主席的遗物整理一下。
政治局委员分别向毛泽东遗体默哀鞠躬后,就在“202”会客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治丧问题。
在会上,江青提出毛主席是让邓小平给气死的,要政治局立即作出开除邓小平党籍,与会大多数政治局认为治丧问题是当务之急。于是,会上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主席的后事;二是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三是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
会议的气氛与其说是讨论,倒不如说是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毛泽东所倡导的,中央也早有决定,遗体应实行火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占有特别的地位,他的遗体应当永久保留。
最后,华国锋提出分两步走,先做遗体的保护进行吊唁,然后再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就这样统一了与会者的认识,会议决定成立保护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简称“九办”),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任主任,并责成卫生部部长刘湘屏马上组织力量对遗体进行保护。
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随即,世界各大通讯社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逝世”的消息。
按照事先的规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连续播出3遍毛泽东逝世的讣告。在播出第二遍之后,广播事业局接到了姚文元的电话,姚文元说他们都是在人民大会堂站着听的讣告,中间的6分钟哀乐时间太长。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将哀乐压缩到3分45秒,跟周恩来逝世时播出的时长一样。结果在实际播出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竟然播出了“现在广播周恩来同志治丧委员会”。
10日夜,华国锋、汪东兴、江青、张春桥、王洪文、毛远新、姚文元、陈锡联等再次来到“202”,每人围绕停放毛泽东遗体走了一圈,然后八个人排成一行手挽手在遗体前合影。身穿一身深蓝毛式服装的华国锋站在最中间。他的右边是江青,左边是毛远新。毛远新的左边是姚文元;再往左是陈锡联和汪东兴。江青的右边,是王洪文,最右侧站着的是张春桥。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都来了,唯独少了叶剑英。
11日凌晨,华国锋、汪东兴、毛远新等护送毛泽东遗体出中南海,安置在人民大会堂大厅。即日起吊唁活动开始。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每4人一组轮流为毛泽东守灵。轮到许世友时,灵堂门口的卫兵给许司令敬了个礼:“首长,您带枪了?”
“我怎么不能带枪?”
“首长,这里有规定,进去不能带枪。”
“谁规定的?”
“中央规定的。”
“我是政治局委员,我怎么不知道?”
许司令边说边往里走,卫兵没敢再阻拦。在所有进入毛泽东灵堂的党政军领导中,身上带枪的只有许司令一个人。
吊唁活动的第一天,毛泽东遗体是敞放的。但是瞻仰人群使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哀乐是由军乐队当场演奏,铜管乐器中喷出的都是热气,同时,大厅里的灯光很强,也散发着热量。专家们经过研究,建议撤除乐队的现场演奏,改为播放哀乐,并加盖有机玻璃棺罩。
在多次召开会议听取遗体保护情况的汇报后,华国锋代表中央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在天安门广场立即修建纪念堂,安放主席遗体,供全世界人民和我国人民瞻仰。吊唁仪式全部结束后,毛泽东的遗体即从大会堂被移至毛家湾西“769”地下室暂放,并在那里进行防腐处理。
9月18日,首都各界群众百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致悼词。当时,站在前排面向群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为: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
在吊唁大厅,江青送的花圈上写着“沉痛悼念崇敬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您的学生、战友江青暨毛岸青、李敏、李讷、毛远志、毛远新。”
不过,江青头戴黑纱的一幕却让人想起了阿根廷总统庇隆的葬礼。庇隆夫人也是这样头戴黑纱,而就在庇隆去世之后,其夫人登上了总统的宝座。于是很多人都在猜测,江青是不是要仿效庇隆夫人,不满足做寡居的夫人,而是要做“寡人”?!
二、政治分歧
历史巨人毛泽东与世长辞了,使得中国出现最高权力真空。这时的政治局面是以华国锋、汪东兴为首的“实力派“、以叶剑英、李先念为首的“元老派”和以王洪文、江青为首的“文革派”互相较量。“文革派”一方面严密注视“元老派”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积极筹备中央会议,争取大获全胜。
毛泽东晚年虽对“文革派”屡有训诫,称之为“四人帮”,要他们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好团结,但也说了问题不大。自知时日不多,1976年6月15日病重的毛泽东召见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以及王海容,做了一番“临终嘱咐”: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毛泽东希望“文革派”与“元老派”扶助“实力派”。然而却事与愿违。
毛泽东病逝第二天,时任中央副主席王洪文让秘书廖祖康带着米士奇进驻中南海值班室。9月11日、12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都接到了米土奇电话:“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主席丧期发生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有重要问题不好解决及时请示,找米士奇同志联系。”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接到电话,觉得蹊跷,便立即打电话报告了华国锋。身为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极为震惊,并立即采取两点紧急措施:
一是以中央政治局的名义通知王洪文,立即关闭未经中央同意开设的“中央办公厅值班室”。
二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打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军队系统,凡重大问题,均应向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请示报告。
而另一位副主席叶剑英在参加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于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福建厅找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的汪东兴。此时中南海和中央各部门的警卫由汪东兴指挥的“御林军”8341部队负责,多年负责毛泽东的机要和安全保卫工作,中南海在他的掌握之中。
1965年杨尚昆被撤销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汪东兴接替了他。从此,汪东兴担任这一重要职务达13年之久,直至1978年12月由姚依林接替。早在1972年,江青就提出中央办公厅主任该换一换了。由于江青得罪过汪东兴,叶剑英对此也非常清楚。
见面后叶剑英便说:“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显然是想让汪东兴表明政治态度。汪东兴马上表示了对江青一伙的强烈不满。
叶剑英满意地说:“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现在双方都在搞火力侦察,选择突破口,寻找时机。好,我们隔天再谈。”
9月15日,叶剑英和汪东兴由吊唁的北大厅来到东大厅又开始了交谈。汪东兴把江青要华国锋近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毛主席文件处理问题向叶剑英做了汇报。
10月2日下午3时许,叶剑英再一次来到说:“最近形势很紧张,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中国人常拿‘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来比喻首恶不除,祸乱不止。”叶剑英压低声音问汪东兴:“你考虑好了吗?”
汪东兴用肯定的语气说:“我认为形势逼人,不能再拖,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叶剑英则说:“对!我们要立即找华国锋同志谈,要加速采取果断措施!”这样,汪东兴的政治态度已经很明确。
三、华叶会见
叶剑英得到了汪东兴的支持,剩下的便如陈云等老干部所建议的,关键是要争取华国锋的支持。而此时处于中间派的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更是处心积虑,早已警觉到江青等人的严重威胁。这与叶剑英等“元老派”不谋而合。
毛泽东去世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四位,王洪文、张春桥占两个,华国锋和叶剑英也是两个。而此时的叶剑英尚处于“养病”休息,由陈锡联负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江青曾公开讲,她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广东人,现在四川那个已不在话下,就剩下那个广东了。
其实,还在毛泽东生前,叶剑英就已经与一些当时被边缘化的元老们交流过对时局的看法。不过,那时提到他们偶尔也会用“上海帮”,但多数时候是用代号。江青是“三点水”,张春桥是“眼镜”,姚文元是“文痞”,王洪文则没有代号。
叶剑英在毛泽东去世前被剥夺了军权。想到过离开北京避难,但两军相交勇者胜,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怎能离开!他接受了熊向晖的建议,学三国时刘备的韬晦之计,请病假,但是不离开北京。这样,可进可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在人们为这位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去世而悲痛的时候,心中也压着巨石般沉重的未知:,谁来接替总理?
从1975年秋开始,邓小平已经再次地位不稳。“最大的走资派”升级成为“不肯改悔”和“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连篇累牍的批判文章加上北大清华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既已出局,按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排名顺序,很可能就是张春桥了。
在人们的悬念中,毛泽东提名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1976年,四五天安门事件的结果是邓小平彻底下台、华国锋再度擢升为国务院总理,同时成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与此同时,“批邓”已全面展开。
就在这时,杨振宁的来访。 负责接待的中联部长熊向晖给华国锋的秘书打电话请示。4月 17 日晚,华国锋在人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了杨振宁。
6月7日晚,叶选基接熊向晖去到叶剑英在西山的住地。把华国锋与杨振宁谈话的相关资料交给叶剑英后,熊向晖说:“我觉得华不错,不过他立足未稳,所以叶帅是否帮他一下。”叶帅说这个人是含而不露,他要去见见华国锋。
7月28日,唐山地震。当天下午,叶选基来告诉熊向晖,叶帅已经和华总理见过面。打电话联系的时候,叶帅说,“我想看看华总理。”
华国锋说,“我应该去看叶帅。听说叶帅患病,我也不好打搅。”
叶帅说,“你忙,还是我来看你。”争了半天,最后还是叶帅说服了华总理。因为叶帅觉得,此时华总理出行的目标比他更大。
叶帅驱车来到东郊民巷时,华总理已经提前等在门口。他亲自为叶帅打开车门,然后扶着叶帅走进院子,到客厅就座。 叶帅对华总理说:“你现在担子重啊!我年老有病,帮不上你什么忙,很惭愧。”
华总理说:“您是九亿人民的元帅,怎么能这样讲啊。主席让我挑这个担子,我负担很重,推辞不了,只有兢兢业业。因为怕影响叶帅养病,所以没有打搅。今后还望叶帅指点。”一句“九亿人民的元帅”,颇让叶帅动容。
寒暄之后,叶帅问了华总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治国的方针是什么?"
华总理说:“举一纲抓两目。举一纲,是阶级斗争为纲,抓两目,就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安定团结。”听华总理这样讲,叶帅说,“好。”
第二个问题是:“周总理逝世了,董老、朱老总也都逝世了,中央人事安排你怎么考虑?”
华总理说:“除非主席有指示,人事问题一概不动。”叶帅说,“好。” 华总理向叶帅请教应该注意的问题。叶帅告诉他,要注意民兵。
叶剑英对他和华国锋的这次见面和谈话,非常满意。他对熊向晖说,毛主席一下子把华国锋提为中央第一副主席,这是“非常之时,非常之人,还是毛主席巨眼识英雄啊”!
四、密谋行动
9月11日,华国锋以到医院检查为由,离开治丧的地方给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打电话说:“我到你那里,只谈五分钟。”
李先念说:“你来吧,谈多长时间都可以。”
华国锋来西皇城根9号李先念临时住处。他一进门就很紧张地说:“我可能已被跟踪,不能多停留,说几句话就走。现在‘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
李先念问:“你下决心了吗?”
华国锋答:“下了,现在不能再等待了。问题是什么时候解决好,采用什么方式好,请你考虑。如果你同意,请你代表我去见叶帅,征求他的意见。”华国锋说完后即匆匆离去。
就在华国锋找李先念商议的当天,华国锋还直接找了汪东兴,汪东兴表示坚决支持华国锋。华国锋当时指挥不了军队,能得到军队和老干部的支持是关键,而汪东兴则表示成竹在胸。
毛泽东逝世后,江青急于在中央警卫部门培植势力,以防不测。找到张春桥商量时,张春桥满有信心地表示自己早已经在汪东兴身边安插了眼线李鑫。在江青的追随者中,张春桥是最有智谋的一个。尽管如此,明明是汪东兴安插在他身边的坐探,竟然被他认为是自己从汪东兴手下收编的心腹。可见中南海镖头们的老辣。
李鑫,曾任康生的秘书。康生死后,李鑫高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任中央警卫团副团长。从此成了"拿起笔杆子能写文章,拿起枪杆子能保卫党中央"的全才。
9月12日,李鑫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向汪东兴通报了江青等人近几天的活动。然后说:“这伙人在钓鱼台经常聚会碰头,每次政治局开会前,他们都先开小会,讨论对策。现在主席不在了,他们肯定会夺权。要下决心除掉他们,免得被动。”
汪东兴说:“你同我谈的情况、提的意见很重要。”经汪东兴安排,李鑫于9月14日晚在华国锋家里吃的晚饭。当天夜里,李鑫又到汪东兴那里说,都对华国锋讲了,虽然他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这天,此前被毛远新等人寄予厚望的陈锡联在和李先念一起为毛泽东守灵时,见李先念去洗手间,陈锡联随后也跟着去了,悄悄对李先念说,“那几个人可能要动手,要当心。”李先念急忙摆手,不让他说下去。看到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有此态度,让李先念感到十分高兴。
9月13日,李先念“参观”北京西山植物园时,“顺道”去了西山十五号楼。到了门口,他才叫警卫人员打电话。叶剑英感到非常突然。两人一见面,叶剑英便问:“你怎么来了?”
“我为什么不能来?”
“你来是公事奉命还是老交情看望?”
“都有。”
两人由于有一段时间没交谈了,互不摸底,相见时先是寒暄问好,又到院中走走,经过一段交谈之后,才转入正题。这时叶剑英打开收音机,以防有人窃听。由于叶剑英年纪大耳有些背,又加上收音机干扰,李先念说话他听不清楚。两人随之商议,用笔写,然后烧掉。
李先念在纸上写了“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时,叶剑英写下了“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先念写了“请你考虑时机和方式”,叶剑英点头表示同意。叶剑英这时特别写了陈锡联的名字,打了一个问号。李先念随之写道:“完全可靠,请放心。”
李先念从叶剑英处回来,为了保密和联络方便,他搬回了中南海。
9月16日,华国锋、李先念、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在国务院小礼堂通报情况。华国锋问:“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帮’的问题,怎么解决?”
话音刚落,纪登奎就说,“对这些人恐怕还是要区别对待。”纪登奎这样一表态,别人就不好再说下去了。因为大家互不摸底没有深谈。华国锋决定同信得过的人单独密商。
陈锡联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当时中央军委实际负责人,军队的调动必须由他下达命令。华国锋曾先后四次与陈锡联商谈,陈锡联表示支持。苏振华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国锋也与苏振华谈过。叶剑英也向苏振华打了招呼。倪志福也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吴德向他打了招呼。
同时叶剑英也在继续约请陈云等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陈云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虽然党内职务仅是一名中央委员,但却是在世中共元老中资格最老的,中共八大即当选中央副主席。
叶剑英派他的侄子叶选基到陈云家里,然后由他带到北京西山住地。陈云出门的时候,他怕万一回不来,把保险柜的钥匙,还有一些重要的文件,交给了儿子陈元。他到了叶剑英那里时,正好碰上邓颖超从那里出来。
此外,王震也直接参与了“联络”。当时,他去看望了软禁在北京宽街的邓小平。邓小平问了问外边的情况后,说:“叶帅那里,你最近去过吗?”
“常去。”
“叶帅现在常住在什么地方?”
王震告诉邓小平,“主席逝世后叶帅已从西山下来,来往于小翔风和二号楼之间。”
邓小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邓小平以‘上街看看'为名,悄悄来到叶帅住地,暗示叶剑英,一定要多找老干部谈话。
那天,邓小平离开小翔风时,手中握着一张9月16日的《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