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梁岗古寨正本清源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映竹

文:兰兰

图:綦走发现志愿者服务团

视频:顺其自然

綦走七年48次(总第464次)活动总结

今年的夏天不是很热,预料中的“秋老虎”在立秋后处暑前如约而来,持续到白露后。

2023年9月10日(周日)早上5:20,清脆闹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汗水也湿透衣背,房间里闷得很,没有一丝凉风。

简单洗漱后出门,乘约6:30到达拉拉桥的公交,开始今天的徒步探寻——为石梁岗古寨正本清源。

刚一下车,灰蓝的天空透出柔美的光晕,顺来了秋晨的凉风,我们欢快地和已等候在公路对面的10多个友友聚集出发,往宝珠村五组一山垴(nao)而去。

石阶两旁杂草丛生,不知名的、白的、黄的野花布满山坡,让挥汗如雨的友友们少了疲惫,脚下生风似的往前赶,目的是想躲过正午的烈日。

孝子为母祈福路约7:30分,徒友们踩过一湾上下均是谷庄的、大小不等的石头田坎,绕到蜿蜒曲折的、不规则石头半腰路。

走在前面,最爱“打望”的友友@晨风,发现了隐蔽于杂树乱草从中一大石上凹刻的碑文,@搬螃蟹  @微风轻轻 @兰兰 三位友友用登山杖辟除杂草,爬上去目睹究竟,发现碑高约60-70公分,宽约40公分凹刻于石壁上,经仔细辨认,碑文是“李光鑑/为/母敬修路一百二十丈/道光己亥仲冬立”。

原来是一个叫李光鑑的孝子于1839年冬月,为母亲祈福而修路的记事碑。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不只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让父母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舒适的起居空间,尽其所能的满足父母的所需所求,安详的享受生活。

缺衣少食的古人尚且能如此,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却时有棒打、逼其父母拿钱或撵其离家的,真是汗颜!

初见“挺秀”好心情就这样友友们边走边讨论,不多一会,上得半山绕过一池塘,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波,上方的农舍炊烟袅袅,屋前荒芜的农田和屋后青翠的树林,有一种时代的另类协调。

绕过旁边一杂草封盖的基坑公路,在一片竹林掩映下的小径尽头,一石砌古寨进入綦走人视线。

这就是今天綦走一行要探究的石梁岗古寨,高约6米的长方圆角形石砌古寨,全部由宽、厚约40公分,长40公分-超1.6米的条石堆砌而成。

最上层留有方形炮眼。迎面的北门石匾上刻有娟秀流畅且双钩有力的“挺秀”二字 ,门净高2米、净宽0.8米,进深2.85米,匾高56公分。右侧外壁垒上盘满了大小不同、遒劲有力的黄葛树根。

看来,此寨子应该是有些年头了吧?

据街镇历史文化丛书《古韵新盛》考证,此古寨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是道光18年(1838年)陈、李、杨三姓家族共同筹资修建。

如今居住在寨内的就是陈姓后人,附近李姓后人还曾卖出一顶清朝“官帽”和一些像外国文字的书籍,再无其它史实考证。

接下来,@搬螃蟹 为我们补足了建寨缘由这堂课。

经查阅《綦江县志》等相关史实记载,道光年间、甚至更远的康熙十八、十九年开始,近200来年綦江这个地方都相对安定。唯一的白莲教起义,发生在嘉庆七年(1802年),三五天就宣告失败,显然不是建石梁岗古寨的缘由。

但当年三姓家族大动干戈筹资、在此修建这个大工事,永城芙蓉书院和附近的江津杜市平安洞也都是当年同期修建,一定有重大叛乱发生后的防御举措吧?

再查相关资料,得知当年(道光18年)邻境綦江的贵州温水方家沟发生了一次大叛乱。

由于发生在贵州境内,四川认为是贵州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贵州巡府又远离事发地,力不从心。

就这样相互推诿,势态越发不可收拾,匪军先后打到了青羊市(今青年镇),黎渊坝、石壕一带。

綦江这下慌了,南边的往北边逃,城外的往綦城跑,綦城的往重庆跑,恰逢当时綦江县令因公务暂离,百姓以为是县令跑了,坏消息疯传、闹得满城风雨。

在这种情况下,陈、李、杨三姓家族筹资修建这个防御工事,就是作为匪军打到綦江后供其家族及周边民众紧急避难的场所。

若前面李光鑑为其母修路为小爱的话,此三姓家族筹资修寨,保亲安民的大举措实为大爱。

至于西门(侧门)“挺秀”门匾,汉语词语,指身材、树木等秀异出众,挺拔秀丽,一般都是用作赞美他人的。

而此处是彰显主人自我认可、自信自表,自身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以期得以流芳百世,给予后人,启迪来人;或是夸赞寨子地形地貌而题刻;也与建寨的杨姓家族中于道光五年出了个武举人杨鹏飞,出类拔萃相契合……

由于时过境迁,未得考证,不得悉知,只是一种推论罢了。

终得“成平”真寨名穿越“挺秀”寨门,綦走人走进寨内,寨内墙体明显没有外墙高大挺拔,墙高不超过1.2米。杂草丛生的地面,除了少有的房屋外,就只剩下有些年深的红枣树。

往前下梯步就是古寨的正门(东门)。正门券高73公分,门宽1.25米、高2.43米、进深8.4米,门洞直径1.2米。由于门匾上长有杂草枯枝完全遮盖了门匾额,徒友@天也知谜迷 @马儿 @篆山行 @读你等助力在寨墙顶处用竹竿、登山杖费力清除。

于是醒目的、表明建寨时间的“道光十八年戊戌岁季冬月吉旦”文字,其下方阴刻表明寨名“ ■ 平寨”(首字有些风化,像是草书,不好认)得以呈现。

当地人口口相传都说是” chen或cheng平寨 “。现在的宣传都写作“陈平寨”。友友们现场讨论认为,既然三姓合建,取其中一姓命名,几无可能,否定了首字为“陈”。因其为独体结构,又提出了“承或乘”。

查度娘“乘平”有平步青云、登高望远、蒸蒸日上、平安喜乐、明辨是非、心平气和之意”,但这是现代用语,明显不符古人用典习惯。

“承平”也有持久太平的意思,且有古典出处,于是友友们都倾向于“承平寨”。

回来后,友友们将现场拍摄的寨门图片发到群里,继续探究、讨论,未参加此次綦走的徒友@天籁,第一时间发出“成”字草书,认为是“成平寨”,意为永保和平、安宁之意。还用一书法老师的写法与度娘的多种写法佐证。

当时好奇的我,因少有关注草书,觉得“成”字无论怎么草也不至于写的如此面目全非。于是也百度了“成”字的”楷、行、草”写法及演变过程,惊人的发现与@天籁所言和寨门题刻十分雷同。

后有@俊峰、@碧云天 提出“成平寨”三个字应该都是同一字体,不可能前一个是草书,后两个是行或楷?

根据目前我所看到或凭直觉都认为应该是同一字体。

但@天籁 紧随着又举了2019年第126次“綦走”,在北碚区见到的反例,于右任在1946年题写的“国立复旦大学”就是楷、行、草三种字体的组合。

该字为“成”字草书的可能性再次增大。

@搬螃蟹 紧接请教实验中学严明老师与他的同事,书法研究生马斌斌老师共同辨别,也认为是”成“字草书。

最终确认石梁岗古寨的正门题刻为“成平寨”。看来古人为了书写美观,也有不拘一格的时候。

戏水再战秋老虎时令出伏即遇秋老虎,朝夕躲暑暑不走。

大约9:00,蔚蓝的天空飘浮着蔓莎白云,骄艳的阳光直射世间万物,远山近水都像烫了金似的,让人不能直视。

友友们原路回走约10来分钟,择另一下山路返回,不料走错一山坳,三过一百二十丈孝子石路,感受孝子路的温暖。

返回经过一农舍时,两条小狗将走在前面的@阳默 @知道两小徒友追的呱呱大叫倒回跑。

幸好现在的狗大多只是纸老虎,不然小朋友那两条小腿怎么也跑不过四条腿的狗狗。总算虚惊一场。

顺着农家一侧下山,路越来越不好走,齐腰的杂草荆棘封住了路面,走在前面用登山杖开路的我,脑海突然浮现出读书时经过草田坎路时,一条花蛇刷一下飙梭出来,吓得我尖叫着连滚带爬地冲过好几条田坎,从此不再走那条路的情景,顿时驻脚,不再敢开路。

和我差不多有同样经历的@搬螃蟹 壮胆走在前面,好不容易才走出多棘草丛路,顺着一基坑道公路很快下得之前走过的绿豆湾人工湖边,湖中的浮桥倒影在人工喷泉翻滚的湖水中随波荡漾,湖边的青草、红花让人完全忘记了下山开路的恐惧。

智者乐水,綦走人重来都不错过任何一个放松心情、放飞自我、赏心悦目的耍水环节,10:10分左右,友友们路过之前去过的高洞岩瀑布,一行徒友欢快的融入水中,嘻水、戏水,打水仗,直到所有友友都湿鞋、湿身,清凉舒爽的不舍离去。

又一次不同寻常的綦走探寻,既有新发现又有新探索,引发綦走人的发散思维,挖掘綦走人的智慧。

明察明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探讨、终得结论。

感谢@搬螃蟹的策划领引,抛砖引玉,感谢@天籁、@俊峰 @缘来同行 @黄河之水天上来 等未参与此次綦走的徒友也积极参与讨论,感谢@顺其自然 @冬冬 @风 @微风轻轻 @碧云天 @简单就好 及其他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录像,感谢@顺其自然@天籁 费心视频制作与上传,感谢众徒友不辞酷暑的参与,成就了又一次完美綦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