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苦」你吃完了,「人上人」达成没?
古人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被中国人传颂千年的名言警句,却在 21 世纪的现在受到了质疑。所以,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吃苦这回事,究竟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成功?
话不多说,接下来,请收看壹诧小伙伴们的表演——
正方队伍:吃苦是成功的基础
Renee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突破自我。什么是吃苦?吃苦就是主动使自己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里的行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安逸,吃饭睡觉玩手机,整个人散漫得像烂泥。那时候总渴望生活有点点改变,却总是一副肾虚晚期的样子,有心无力,周身毛病。每日经历着腰椎间无力的物理身体和肾上腺压迫脑神经的精神亢奋之间的矛盾,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的无穷空间之中。
日子过得很舒适,一点都不苦,但是精神很苦。工作后,每日KPI逼着往前走,一个工作任务有时候因为上司的高标准而来回修改完善,脑子和手常常忍不住要停歇下来,但是脑子里有个声音:难受就对了。随后我嘴巴就忍不住骂出来:我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还难受就对了?
事实上,虽然嘴里骂着,但心里还是认同。只有在“鱼跃龙门”(原谅我现在只能找到这么俗的词)的临界点里,人是难受的,因为需要踮起脚尖,还要往上使劲跳才能到达,有时候跳不好,还跳不过去。会有“跳不过去”的心理负担,也有尝试努力的苦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肯吃苦了,突破了自我,于是乎,尽管没有依然背负着“跳不过去”的担忧,但是我成功了,精神脱离了自我矛盾里的苦。
Yoko
香港女作家梁凤仪曾说过一段话:女性的成熟是伴随着成长的痛苦的,不需要成长和成熟的女性其实是幸福的,因为她们有人保护。微博上也有一句话曾经特别火:你感受不到生活的压力,必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曾经,我特别羡慕那些不用吃苦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需求,买下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的暑假总是在各种兼职和打工中度过,捡过快递,烈日下派过传单,当过服务员,当过辅导站老师……我的有些同学,暑假多姿多彩,不用打工也不用晒太阳,每天可以慵懒地睡到自然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可后来,我渐渐感到,那样的羡慕并不说明“不吃苦就是好的“。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这样被保护的很好的人,依赖性太强,自我生存能力太弱,人生太长,一旦遇到什么不可抗力或者未知的事件,需要自己承担起责任的时候,恐怕一下子撑不起来。
小时候我羡慕的衣食无忧不用吃苦的同学,在高中时作为经济来源的父亲不幸除了车祸,从此只能瘫在床上。意外来得太过突然,一向养尊处优的同学和她的妈妈,一下子全都慌了神,知道悲伤却不知怎么去重新撑起这个家。从未吃过苦的她们没有被生活敲打过而长出的铠甲,当天塌下来时,要努力撑住,也会比普通人更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说吃苦一定能通向成功,但没有吃过苦的人,在人生路上暴风雨骤来时,却难以撑住。
反方队伍:吃苦跟成功没有关系
Kevin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被家长这么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幸的是,这样的说辞在今天似乎已经失去其原有的生命力,变成一种繁重的枷锁。
“枷锁”这样的说法源于当下年轻人所承受着的堪称灾难性的压力,一方面来自生活和工作的沉疴压得90后们几乎抬不起头,脱发熬夜加班的困扰无时不刻都在侵扰着这些一线青年们;
另一方面所谓“吃得苦中苦”一类的说辞无异于火上浇油,父辈们翘着二郎腿说教的画面让无数年轻人不胜其烦,进而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抵触情绪。
真的是“吃苦”就能带来同比例的“成就”吗?
在我们小时候的认知里这句话无异于真理,但是90后们也不是傻瓜。现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生存的法则自然也开始有了些许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找准方向才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关键,“吃苦”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吗——确实可以,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走对方向,否则所有的“苦”就等同于白吃。
父辈们对于社会形势的判断更多地基于从前的法则,在那些淳朴的年代只要好好干活全家人就能够吃饱饭,在一个岗位上可以干出“铁饭碗”,甚至一生就投入在其中。可是当你回头环顾四周,吃苦的人有很多,可是吃完苦却依旧原地踏步的人也不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准确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有一股耐力和吃苦的决心。
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分别是所谓的“聪明人”和“笨蛋”,在传统思维的认知里做一个脚踏实地的 “笨蛋” 准没有错,可是现如今前者往往在坐享其成因为笨蛋会找到办法,聪明人要做的就是找到笨蛋在哪 —— 当你在埋头苦干原地踏步,有人却在思考为自己铺设一条更加合适的路,因而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
吃得苦中苦的人,生活往往越来越苦,试着在遭受生活打击的时候思考自己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
Jean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句励志的话,在今天来说,就是一句鸡汤。
这句话以前经常被提到,小时候,家里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现在长大了,有了思考能力,开始反思,这句话对吗?
要说吃苦,谁能比得上,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呢?又或者,谁能比得上城市里的建设工人呢?
如果光举这些例子,你可能认为,他们书读得少,没文化,只能干苦力,干苦力很难成功。那我们来谈谈读书人吧。社会上不少大学毕业生,到头来,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工资还不如建筑工人。很多人,很有学识,在岗位上埋头苦干,矜矜业业,一直到退休。虽然挺好,但成功也似乎谈不上。
因此,吃苦就能成功,完全站不住脚。我认为,这里面,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你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有在正确道路上的吃苦才有效,用物理术语来说,就是有用功,否则就就是无用功,甚至,南辕北辙,产生负效应。
Jason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叫《寒门为啥难出贵子》里面就有讲到,为啥寒门里面再难有更高成就的人出现,其实就是说明了吃苦不一定就能让人更好成长,也许更多是令人沉溺在事务性的工作当中,然后对世界感知更少,对自己未来可以成长的方式更好,路越走越窄,人就越来越不成功。
还看过一个真实的中国版的记录,一个电视台跟进中国农村小孩的成长,其中一个小女孩一直在吃苦,帮家里搞家务、放羊赚钱等,苦吃了很多,后来甚至没办法上学就呆家里。结果因为没有学习没有文化,她的人生上升渠道也就更窄了,最后变成了自己默默的嫁人,从此人生已经成为痛苦的定局。
吃苦跟成功是没有正相关的,你必须要有胆识、要有目标、要有方向的吃苦,才有可能得到成功。光吃苦就能成功,那就是天方夜谈,说到底。我们所谓现在所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说大家是推迟大家的成功满足感到来而已,并没有说二愣子傻傻的吃苦,就能有所成就。
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讲,如果你沉溺在工地搬砖的辛苦当中,而不去思考和研究智能机械时代一下子能搬几吨砖的设备,等到最后你其实不会成功,只会接受职业道路的失败。
Kartion
小的时候,学校的老师教我们一些成语叫做“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等等,我们谨记着这一类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的名言。但是长大以后,我们开始追求“事半功倍”了。因为我们发现,有些人走捷径也能成功,成功的第一要义,绝对不是努力。
现在我总会想起读中学的时候,总有一些「学霸」和「学神」们,他们常常上课睡觉、下课就打游戏、常常抄作业,但每逢考试就像开了挂一样,名列前茅。而另一些同学,他们非常非常努力读书,假期绝大多数时间都去上补习班,课后买了很多辅导书来写。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成绩依旧提不上来。
我属于那一类本身不太聪明,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也不太差的群体。但我身边大有这些就算非常努力,成绩依旧不好的同学。
我总想,他们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说,他们就是没有读书的天赋。如果这些同学,把追求高分的精力省下来,去学习其他技能,比如踢球、打球,或者学学跳舞弹琴之类的才艺,说不定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呢?
■排版|Kartion,不会拍视频的新媒体人不是好广告狗。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