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中重生之赵匡胤

2023-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沫心0

赵匡胤,公元 927年2 月出生于洛阳,原籍涿州人也,其父赵弘殷是后唐典禁军,至后周累官检校司徒,仍典禁军。

赵匡胤兄弟共 5人,他排行第二。长大后,赵匡胤容貌雄伟,气度豁达,性格骁勇,喜爱武艺。有一次,他尝试驾驭烈马,不施衔勒。马急,上城斜道。他的额触门楣而坠地,别人以为他头一定会撞碎,但他并未受伤,反而又翻身上马。同时,他苦练功夫,学骑射,每次都比别人强。

赵匡胤在后汉时期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其有非常出色的能力,因此在郭威手下履历战功。广顺元年,赵匡胤扶持郭威建立后周此后,郭威又将赵匡胤调到开封任职。

在建立后周后,战乱依旧不断,天下仍动荡不安。郭威去世时,已经是无儿无女。他一家老小都被后汉皇帝给杀完了。因此,郭威只有从自己的近亲属中寻找接班人。

当时有资格来继位分别是郭威的养子柴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这三人。最后,郭威挑中了柴荣。因为担忧外甥造反,他特意让李重进来给柴荣磕头,认下了这君臣名分。因此,柴荣最担心的,就是在自己死之后张永德造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柴荣刚刚继位的时候,契丹和北汉欺负柴荣是个生瓜蛋,派出联军攻打后周,当时很多大臣们都很悲观,认为后周也会和其他五代十国一个命运,二世而亡。

柴荣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带着军队就和契丹,北汉联军硬刚,爆发了著名的“高平之战”,也是这场战役,奠定了柴荣在后周的地位。

在这场战役中,做为禁军侍卫军的都指挥使以及副都指挥使,樊爱能和何徽这两名主将,居然不战而逃,回到开封后,柴荣就砍了这两个人的人头。

柴荣觉得,侍卫亲军过于不可靠,必须要重新组建一支精队,并且这支队伍要绝对听命于自己。于是,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负责整顿军纪,同时招募新兵。赵匡胤完成了后周禁军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这三项工作,经整顿后,使后周的禁军队伍成了一支"甲兵之盛,近世无比"的殿前司诸军。

赵匡胤靠这次整军,在军队中逐渐形成了自已的势力。他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麾下的人罗彦环、郭廷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均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与此同时,赵匡胤又主动与队伍中其他中高级将领广为结交。并与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成义社十兄弟。

柴荣任命妹夫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来统帅这支禁军。这支队伍,被称为“殿前司”,或者称为“殿前军”

公元956—958年,周世宗又派遣赵匡胤对南唐先后发起三次进攻,迫使南唐将江北 15 州土地割让给了后周。公元 959 年,周世宗向后蜀派兵,先派大将王景前往,结果遭到后蜀的顽强抵抗,之后周世宗改派赵匡胤率军前往,结果一举夺得后蜀的秦、风、成、阶(今甘肃成县、武都)4 个州的领土。

同年,柴荣带兵北伐辽国,用时42天,连克三关三州,收复了17个县,按照柴荣的计划,其收复幽云十六州是指日可待的。同时在北征辽国的途中,柴荣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的字样,点检指的是谁?是当时的张永德还是后来的赵匡胤?看来,上天在给柴荣提示,只可惜柴荣会错了意。

就在当年5月,柴荣突然生病,他不得已从雄州返回了开封。其任命魏仁浦为宰相,总揽行政,范质和王溥辅政,并增补王著为相。在其定下“一正两副”的行政领导班子后,柴荣还是不太放心,他想把自己的老部下王著给提上来。

偏巧,范质和王著是死对头,范质一直是看不惯王著的,觉得他整天酗酒,没有一个大臣的样,于是,范质决定要压下柴荣这道命令。

当时,柴荣的身边只有赵匡胤和范质这两个人。于是,范质就和赵匡胤在私下里做了一笔交易,赵匡胤帮助范质隐瞒柴荣下的第二道命令,而范质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赵匡胤予以帮助。

就这样,这个文臣,因为自己的私念,为将来的黄桥兵变埋下隐患。

同时因为当时能够左右后周命运的大人物是郭威女婿张永德、外甥李重进,以及老将韩通,李筠等人。为此,柴荣特意设计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权力制衡系统。

他把后周权力系统分割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文官,殿前军,侍卫军,和藩镇。

文官不能领兵,但具有调兵权,武将可以领兵,但是无权调兵,从而实现了“文武制衡”;禁军主内,而藩镇主外,从而实现了“内外制衡”;提拔赵匡胤担任殿前军都点检一职,以对抗李重进,韩通等老将,实现了“新老制衡”;禁军中也分设殿前军和侍卫军,与地方藩镇实现“三角制衡”。

柴荣的这一系列操作系统,可以说是基本防止了一切篡位的可能性,充分为他的宝贝儿子柴宗训来保驾护航。

在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其7岁的儿子虽然即位,但是朝中的大权基本在赵匡胤的手中。

公元960年,也就是柴荣去世的第二年,有传闻说契丹和北汉的联军再次攻打了过来,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契丹和北汉就是这个尿性,喜欢趁着别人皇帝死的时候攻城略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时候,赵匡胤找到了范质,主动要求领兵出战。范质因为欠赵匡胤一个人情,答应了赵匡胤的请求,下达调兵令,让赵匡胤可以领兵出征。

结果,在陈桥驿,赵匡胤就上演了“黄袍加身”,完美照抄了郭威当年的“作业”。

听说赵匡胤造反后,之前的三名老将韩通,李重进,李筠纷纷起兵平叛。结果,韩通刚出了门就被赵匡胤手下王彦升给砍了,李重进和李筠最后也兵败自焚。

就这样,赵匡胤实现了三连跳,完美的从一个普通的士兵逆袭到了开国皇帝。

至京城后,诸将拥宰相范质、王溥等,赵匡胤至崇元殿,召集了文武百官。于翰林承旨陶谷袖中取出了恭帝禅诏,赵匡胤北面拜受即皇帝位。赵匡胤宣布国号“宋”。改元"建隆"。建都汴 (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因赵匡胤原来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归德,春秋为宋国,隋唐为宋州),故他取国号为"宋"。周恭帝柴宗训则被降封为郑王。

成为皇帝后,赵匡胤沉着的分析当前局势,先袭占荆湖,又攻灭后蜀,平定南汉,后来又平定江南。对于归降他的将领王族他都宽厚以待。

这期间当然是少不了他得力的干将,那些拥戴他的人在他大一统的过程中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功臣的威望和地位也是特别高的,甚至有一些危及他的地位。任何一位帝王在稳定的政权下总会有不安,他也担忧手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将自己所代替。

赵匡胤为保证自己政权的稳定性,于是开始进行集权,使得干强枝弱。重用文官,削弱武将,不过仁厚的赵匡胤并没有像其他帝王去设计杀害功臣,而是利用自己的妙计,将权力集中化。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某日朝会作罢,赵匡胤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将几位陪着自己打下江山且有汉马功劳的兄弟叫到身旁,嘘寒问暖之后,邀请他们到宫中就餐。大家一听都非常开心,这正是兄弟欢聚回顾历史的绝佳时机啊。

于是众人来到宫中赴宴,宫廷玉液,觥筹交错,众人仿佛又回到那个杀伐不断的年代,一边吃喝,一边回味,简直是男人之间最大的乐趣。

就在这时候,宋太祖发话了:“若有一日,我这身皇袍有人将它披在你们身上,可如何是好”众人一听,老大这是话里有话啊,于是赶忙说到“陛下,我等都会誓死追随,绝不会有造次之心”,宋太祖举起酒杯后,一饮而尽,摇摇头苦笑说道:“兄弟们,我的苦你们体会不到啊”!

众人也很迷惑,心中想“你成了皇帝了还有什么苦呢”,但均未言语。宋太祖又说到:“我能有今天,全依靠兄弟们的帮衬,但是这个位置也是有很多人惦记的,我自从穿上这身衣服,从来没睡过一天的好觉,你们对我的忠诚我明白,但你们手下之人若拥戴你们,可咋办啊”

言罢,太祖又是一声长叹,众人惶恐之际忙问太祖:“那兄弟们该如何做,陛下才放心?”太祖举起酒杯道:“这人生啊,也就是那么短短几十年,无非就是富贵财富美色也,你们还不如卸甲归田,安度晚年,可保你们几世无忧”。

翌日,石守信等人则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解甲归田。此后,宋太祖召节度使王彦超设宴款待,并将其藩镇兵权取消。

从此,藩镇割据一方、割据一方的唐末清初终于告一段落。

同时赵匡胤在登基为帝之后,还是非常的感激其故主柴荣对他的栽培。当时赵匡胤刚逼迫柴荣儿子柴宗训禅让后,正好看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赵匡胤得知这孩子是柴荣的儿子后,并没有听从手下的建议除掉这个孩子,永绝后患。而是让潘美抚养他,并取名潘惟吉。后来这个孩子也做到刺史的高位。

上位后的赵匡胤,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的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们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了“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并且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最终其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从而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的繁盛。以至于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其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 “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当时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就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以赵匡胤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并且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的决策。不仅尽快的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