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收录专题日更达人联盟读书

菜根谭(25)|玄默宁真体,恬愉养圆机

2023-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都在路上

劝学篇

玄默宁真体,恬愉养圆机

纷扰[1]固溺志[2]之场,而枯寂亦槁心[3]之地。故学者当栖心[4]元默[5],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6]。

[1]纷扰:纷纷扰扰,混乱的样子。[2]溺志:使自己心志沉溺其中。[3]槁心:心气枯槁,形容人丧失活力,缺乏生气。[4]栖心:栖,寄托。栖心,寄托心志。[5]元默:玄默,形容清静无为。[6]圆机:圆通机变,超脱、不被外物羁绊。

【译文】纷乱骚动固然沉溺人的心志,而枯燥寂寞也使人心丧失活力。所以求学的人应当寄托心志于清静,以此来使自己获得安宁;也应当适应自己的志趣恬淡愉悦,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圆通机变。

【理解】

动和静是人心的两种状态,能够控制并自由切换两种状态的才是有修行的人。

【故事】

王阳明的“心学”与古往今来的大智慧者的理念一脉相承,一脉贯通,都强调了要保持心灵的极静之态,人极静,则万事可看通透。

“遵循自然即是静,听从私欲未尝静。”人没有因私欲而起心动念时,人是有良知的,是符合天道的,是符合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善忍”的,它是动静浑然一体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静原来是一体的,关键是心态心境要保持天真纯洁,臻于至善,那就可以心态平和,不为外物所扰,保持“良知”时时在我心。

人要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如若处处嫌弃别人,与他们格格不入,就会受到他们的排挤排斥,自己就很难办成事,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了。

“静以修身”,人在极静的状态下,可以专心思考,也可以修身养性。只要不摈弃本心,“良知”常在,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洁身自好,从容应对所有人。

王阳明说:“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意思是说,你仅仅知道静心修养是不够的,还得努力学习克己自制的功夫。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练自己,才能踏实立足,才能做到静就是定,动也是定。也就是说,静而不乱,心态平和,极静生慧,灵活应变。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时何地,有极静工夫的人,总能处变不惊,以大局为重,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感,总是能得到别人的欣赏。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心生万法,应变无穷。

在擒拿宁王的战斗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王阳明一边和下属、弟子们讲学论道,一边指挥前方的生死之战。

打仗、讲学两不误,真正的知行合一。之所以如此淡定从容,皆是因为王阳明心中有自己的“定盘针”。

这个定盘针人人皆有,而且就藏在自己身上,王阳明曾以诗总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王阳明的一个弟子总是静不下来,有事时精神忙乱,无事时精神也是没有停歇。

内心忙乱,归根究柢是没有找到“定盘针”,灵魂缺乏主宰,精神流离失所。王阳明言简意赅地指点弟子说: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人贵有自知之明。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