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
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他已经开了几小时车,感到很疲惫,正在昏昏欲睡。
就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那司机,伸出脑袋来,伸手指了指,对他大喊一声:“猪”!然后呜的一声,很快就过去了,两辆车擦肩而过。
他的瞌睡一下醒了,他马上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tmd才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
他回头来看看前面的下坡路时,天哪,一群猪正走在下坡路上,他刹车不及,掉到沟里了。
其实,对面的司机,只是告诉他前面有猪。但他以为这是一句侮辱她的话。
也许这位司机,曾经有被骂过的经验,他把猪和骂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他的心智模式在起作用。
所谓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很多限制性思维,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说到心智模式,让我想到另一个故事。
曾经人们认为4分钟跑完成1英里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觉得人的极限做不到,因为受到自身心智模式的影响。
但是,英国的长跑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于1954年5月,在牛津的跑道上突破了这一极限,用3分59.4秒的成绩跑完了1英里。
两个月之后,在芬兰,班尼斯特的这一记录,又被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兰迪打破,他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绩,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其他选手也纷纷打破了这个纪录。
那么班尼斯特是如何突破这个心智模式的呢?首先他相信,他能够成功,然后他采取科学的方法,帮他达成目标。
为什么两个故事中两个人的结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导致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在《拆掉你思维的墙》这本书里,分析了心智模式的成因,以及怎么去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有三种来源。
第一,感官体验能形成心智模式。比如,很多人小时候被狗咬过,一辈子都会怕狗。
第二,由于社会以文化教育不同,也会对心智模式有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社会与文化不同,他们的心智模式也不一样。
比如东方人,喜欢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美国人则更加关注事物的熟悉,这与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第三,有类似经验的人,也有类似的心智模式。比如,生长在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婚姻,没有信心,这是因为他们的共同经历,让他们形成了类似的心智模式。
第四,还有一种心智模式的形成,与历史经历有关,比如,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所经历的不同,所以心智模式也不同,导致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那么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呢?
本书告诉我们,要想超过去的心智模式,要经历混沌、觉察、觉醒和超越四个步骤。
比如,我工作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
但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我发现自己与同学已经拉开了很长的距离,看到很多同学的事业做的得风生水起的,我开始反思自己,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突破事业,要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不断地突破自己,我成功的超越了自己原来的心智模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成功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有一套优秀的心智模式。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面看不见的墙,我们只有拆掉思维里的墙,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