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第二十一天(答聂文蔚2)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春来草自青53d3
《传习录》学习第二十一天(答聂文蔚2)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若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事亲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故致得事君的良知,便是致却从兄的良知,致得从兄的良知,便是致却事亲的良知。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
儒家政治秩序的得以确立和维护,与事亲、从兄、交友、忠君等社会事务的有序进行是分不开的。
在儒家看来,君臣父子的秩序就是政治社会的秩序,君臣父子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状况,君臣父子关系既是人伦,也是政治。
王阳明此处提到事亲、从兄、交友、忠君等事务,同样既是人伦,又是政治,而且它们之间是共通的,共同在一个原则下获取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个原则在他看来,就是真诚恻怛的良知。王阳明认为,事亲、从兄、交友、忠君等事务不是支离分开的,而是都源自良知这个共同本原。
良知即天理,九九归一,万变不离其宗,真真切切的良知只有一个,不会以对方是谁而改变。我们常常会因相处的对象不同而迷失良知之心,心智会因功利而遮蔽。对财富、地位普通的人存在傲心,即使表面谦逊内在仍然存在傲意;对财富、地位高的又会阿谀奉承、无组织无纪律,盲目迁就,失去了立场、原则和自我。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有一句名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当我们保持良知之心,保持真诚恻怛之心,则无论对方是谁都能一视同仁、惟精惟一,坦然面对。
《传习录》学习第二十一天(答聂文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