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怎样的妈妈?
01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各种证,只有一种职业不需要,那就是做父母。
然,做父母又是一种终身的职业,所以这势必会让我们迷惑,困惑,甚至抓狂不已。
但,我也和许许多多人一样,稀里糊涂、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就当了“妈妈”,成为了一名没有证书就上岗的、不合格的“母亲”。
更可怕的是,我却后知后觉,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总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自己已经够累,自己付出够多了,直到有一天,当我亲耳听到这句话。
那时候,我们孩子已经快一周岁了,我和往常一样抱着他,没想到,他把小小的身子拼命往门外的方向冲,嘴里非常清晰地喊道:“找爸,找爸。”
顿时,我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一样火辣辣地疼:不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不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吗?我怀里抱着你,你却口齿清晰要找爸,分明是排斥我这个妈?
老妈我好不容易没有课,抱着你玩儿,你却要找爸爸,你到底是几个意思?
02
可是小小的孩子,丝毫没有明白我内心的波澜壮阔,依然大声地喊着“找爸,找爸。”
听着孩子的哭喊声,我虽然五味杂陈,但我心里却明镜儿似的:孩子和我不亲,那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有仅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忙。
刚刚毕业不久的我,教材需要熟悉;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各种繁琐扑面而来;我还当女生管,管着几百个女生的吃喝拉撒;最要命的是,我每周还要值日一天,从早上六点到夜里11点,中间没休息……
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像紧箍咒一样紧紧箍着我,让我无法有任何的松懈,所以回到家的我几乎都是倒头就睡,到点还要别人叫我起来上清晨6点的早读课。
对于孩子,除了必须的哺乳外,我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清晨,孩子还在酣睡之中,老妈我已经睡眼惺忪地站在讲台上了;夜里,他们父子俩已经呼呼大睡了,而我还在准备明天的课程或处理班上学生的各种事务。
为此,每次我匆匆回来,老公总是笑我:“TT看,你看,你的总理妈妈回来了。”
但我真的没有想到,还不到一周岁,才10多个月的孩子,居然也能分清我和他爸的亲疏:他爸抱着,他从来不找妈,而我带着他,他每次都声嘶力竭地喊着“找爸”。
听着孩子叫喊声,我一次次地怀疑:这真的是我亲生的吗?这是我十月怀胎的亲儿子吗?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困惑不解,也抓狂不已:我这样做,对吗?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真的不要我?我该怎样做妈妈?工作和孩子到底该如何兼顾?
03
所幸,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慢慢在工作上理出了头绪,可以抽出尽量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
我们买来聪明棒、积木等益智玩具,只要有空,我就陪孩子玩儿。有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有时候我只是在旁边看着,而自己则看书,或者做点手工,一旦孩子需要帮忙了,我及时搭手一把。
没想到,孩子非常享受动手玩玩具的过程,往往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不吵不闹,孩子再也不找爸了,只要我在他身边陪着就好。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孩子就读幼儿园了。
这时候接送就成了个很大的问题,送还好,基本都是老公送,可是接,却是个大大的难题:我的课往往都是在下午,而且等我放学都快5点了,幼儿园早就下课多时了。等我走到幼儿园,几乎都只剩下孩子孤零零一个人,翘首盼望我的到来。
为此,我内疚,但我依然无法改变现状:我不可能不上课就去接孩子,但我也不忍心孩子总是最后一个人被接回家。
于是我只好和孩子商量:“妈妈没课的2个下午,我就第一个(虚指,虚指,第一个真的很难做到)来接你,妈妈有课的时候就叫叔叔或姐姐来接你回家,好不好?”
不曾想,小小的孩子居然也很善解人意,一下子就答应了:“妈妈,那你一定要第一个来啊,最早来接我回家。”
于是,我就忙不迭地回答:“好,好,妈妈一定早早来接TT回家。”
看着雀跃的孩子,我欣慰也心酸:要是可以,妈妈真的希望能够每天都第一个来接你,而不是让你天天都“留守”到最后。
04
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疲于奔命,一边是不可懈怠的近200名学生的学业,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哪边都要花费时间、精力,哪边也应付不得,敷衍不了。
结果,累的是我自己,身心俱疲,似乎精力都在课堂上消耗殆尽,回到家里已经是强弩之末,对待孩子总是暴力多多,耐心不足。
孩子稍有不对的地方,总是非打即骂,完完全全是一个河东狮吼的形象。

孩子7岁的一天,当我看着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杂志《婚姻与家庭》,其中一篇关于育儿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吼叫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它只能加剧亲子间的紧张关系,甚至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故。
面对眼前的小小人儿,我第二次开始审视自己的做法:我到底该怎样做妈妈?教育孩子光靠吼叫和棍棒是不行的,否则,终有一天,维系我们之间的亲情纽带会崩断,从而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
不,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地做妈妈,我不能凡事以“不”“不行”“不要”开头,那是一个暴力母亲的标准形象。
可是,我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呢?正确的母亲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我无解,更茫然。
05
无知的我只能求助于书籍,希望能从书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有心人,天不负,没想到,几天后,我真的就看到了这样的一篇育儿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从而让一直身处混沌状态的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正如我们希望孩子优秀一样,其实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妈妈优秀,孩子也需要一个自己引以为豪的妈妈,这样的孩子才更有自信,更有一种成就感。”
可是,生性愚笨的我,怎么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可以在哪方面让孩子引以为豪呢?
思来想去的我,突然灵光一闪:写作啊,我不是有电脑了吗?我可以把孩子的点点滴滴,自己在生活中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啊,这样不仅可以让长大后的孩子了解幼年的自己,更可以给自己老了以后留念、回忆啊。
买来电脑有些日子的我,突然就有了写作方向,仿佛我一瞬间我的人生就有了奔头:从今往后,为孩子而写作,给孩子做出榜样,哪怕只是在写作上为孩子做努力。
结果,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有一次他们老师上很大规模的公开课,点名让孩子回家找我要文章做第二天上课的素材。
小小的孩子第一次主动要求看我的文章,我给他推荐了《养儿方知娘亲累》这篇文章,当时孩子就边看边哭。
第二天,当他把这文章在班上讲了以后,几乎所有听课老师都被打动了,反响非常好。
那个晚上,老师还特地打来电话告诉我说,孩子今天的表现特别棒,我写的文章太契合她今天的主题了,而且孩子也讲得声情并茂,她感谢我们母子俩的配合与努力。
听着老师不遗余力的夸奖,看着身边笑眯眯的孩子,我知道,那一刻,孩子一定对我充满了崇拜,一定觉得,他的妈妈也是很棒的。
06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像一下子就拉近了。
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他的老师今天也说了什么话,和我说的一模一样的呢;他的老师总是在班上读他的作文;他的老师说,我的文章写得好,一定是我经常教孩子怎么写作文;他的老师还叫我去他们的家长会上讲育儿经验呢;他的老师还说……
我知道,在孩子复述他的老师说的那一刻,老妈我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甚至可以和他的老师抗衡。
因为在一枚小学生的眼里,他们的老师就是神,就是超人,而老妈我也不赖哦,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
一次,我无意间发现孩子给我的QQ好友评价是这样的“电脑达人,动手能力强,是潜力股”等字样。
当妈近10年的我,第一次有了满满的自豪感:被人崇拜的感觉真好,尤其是经历被人嫌弃到被人膜拜的过程,那更是杠杠、杠杠滴!
只是,被认可是动力,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所以,孩子越长大,我越不敢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身为孩子嘴里的“笨老妈”我,一定不敢懈怠,更不能停止努力的脚步,虽然我未必能赶上孩子前进的步伐,但我肯定不能成为让人嘲笑的那个“老妈”,我更不想从孩子嘴里听到“我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我也害怕自己成为那个“肥腻的中年妇女”!
尽管我做不到腰缠万贯或美丽大方,但我一定要成为一枚很努力也很励志的“笨老妈”;尽管我很笨很丑(孩子原话),但我一定也要边跑步边读书,成为一枚不让孩子或他人嫌弃的的“笨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