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平现象而想起伯乐
这两天被中国女排刷屏了。人民日报推出多篇文章,报道女排总教练郎平的传奇人生,和她执掌女排后力挽狂澜、慧眼识人的传奇经历。
我数次感动落泪。但当读到如下文字时,却另生感慨。内容如下:
提起如今的女排队员,最瞩目的是谁?
朱婷。
可在2013年郎平执教之前,朱婷也曾有过一段被否定、被轻视的经历。
.........
她就是外人眼中那个“不被看好的人”。胆小怯懦、平常无奇,天资尚未被发掘。
直到2013年郎平发现了她,认为她的四肢协调能力很好。她加入中国女排,成了头 号进攻手。这样的安排很惊喜,又仿佛顺理成章。
..........
除了朱婷,郎平还凝聚了女排的新锐力量:
张常宁、袁心玥......
而世界女排战场的时局,也开始起风了。
........
看过后,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信然!
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名篇《马说》,全文百余字,录如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文章为多数人熟知,意思也很好懂:世上的千里马很多,却很难遇到赏识它的人。千里马一次能吃一石的粮食,可是,喂马的人却以常马喂之,以常马驭之,千里马的才美不能显现,最终只能和常马一样死在马厩里。
韩愈此文当然是自己的身世之慨,但能够穿透千年,至今日依然有警示意义。
这篇文章我初中时就学过,却一直想不通:即使遇不到伯乐,千里马依然是千里马啊,怎么会是遇到伯乐才是千里马呢?读到朱婷的经历时,我才恍然大悟:
你看,同样的朱婷,在遇到郎指导之前,“平常无奇,胆小怯懦”、“被否定、被轻视”,“不被看好”等等,与“常马”有何区别?而一但被郎指导发现,经其打磨,这匹千里马就一下子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为女排屡立奇功。伯乐之功大矣!
同样的中国女排,同样的中国姑娘们,在不同的教练指导下,或步步下滑,让亲者痛而仇者快,或日日高升,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原因何在?概为教练是奴隶人和伯乐的区别也。
再进一步说,这些年来困扰中国球迷的中国男足、男篮之痛,其长期不振的根源大概也在缺少伯乐罢。
如果我们再深究一下,从历史中找找规律,不难发现,中国从来不缺千里马,而缺知马、识马的伯乐。同样的中国人和这片土地,遇明君则国兴,遇昏君则国衰,也给我们启发:小到一个团队、大到集体、国家,领导人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用什么样的制度选贤用能始终是人类社会要面对的难题。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要讨论的范围,也就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