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糍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也是如此,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最不缺的便是地方特产。既然是特产,当然有它自己的特点。今天就来说一说我们那个地方的特产——凉糍粑!
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听说过凉糍粑,这种东西,它在咱们重庆家喻户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做做出来的。凉糍粑本来是只在中秋节才会见到的一种美食,因为制作凉糍粑工艺复杂,成本高,还耗费大量人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商家开始凉糍粑,作为一种小吃,进行销售。并且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从此凉糍粑,便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重庆特色小吃。
说起凉糍粑的制作工艺,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那年我十岁,家里的爷爷奶奶身体还不错,恰逢中秋节,一家人很早就起来开始准备。首先要将凉糍粑最重要的原料——糯米,进行淘洗,然后放入温水中浸泡两三个小时。这些事是奶奶和妈妈在做,她们严肃的操作着生怕出错,因为糯米卖的并不便宜,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有机会吃。糯米泡好后便将它们控干水倒入饭甑内,用大火蒸熟,然后将他们全部倒入石礁窝内,马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大约1米长,直径50公分的大棍子进行捶打,直到打到糯米全部变得黏稠,会粘在棍子上不易脱落,这一环节才算大功告成。所以这种技术含量高的事,就交给爷爷和爸爸了,只见他们喊着“一二,一二”的号子,一起用力使劲捶打,随着时间的推移,糯米变得更加黏稠,爷爷和爸爸更加吃力了,脸上的汗水更加充沛了。我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搽汗加油打气。
糯米捶打好后并没有结束,要将其放在案板上,糍粑放在案板上晾凉后,分成两半,一半放在撒有黄豆粉的案板上,摊开压平成片,将“洗沙”均匀地抹上。将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盖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块就可以了。黄豆粉的做法很简单,将黄豆炒熟然后磨成粉,撒在凉糍粑上就行了。辛辛苦苦几个小时,凉糍粑终于大功告成了,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也将大家的汗水看在眼里,下定决心以后我也要为他们做一顿饭,努力回报他们!
这就是我最爱的凉糍粑,软糯而不油腻,它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凉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