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饭桌上的冷与热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水能量
品人生

前天晚上,加班后回到住处附近,太累不想回家做饭,于是走进了小杨生煎的店里,点好一份生煎和一碗百叶包粉丝汤。

我环顾四周,沙发椅那儿没有空出来的位置。此时的累想要一张沙发椅来作为安慰,我再看了一遍,依然没有人要吃完起身的迹象。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女孩子是自己坐在了两人的位置上,于是走过去想和她拼桌。

“请问这里有人坐吗?”,我小声问道。

“没有”,她回答的同时往右边挪了挪位置。

本来就不太好意思去和人家挤,所以我很迅速地问,也没有看清她的样子。

我把随身带的包包放下,脱下外套,往沙发上堆了堆,由于我的左手边也是顾客,身后的一排沙发是连着的,空间还是有些局促。我硬是在外套和包包的前面稍稍勉强地坐了下来。

右手边的女孩子见状,又往右挪了挪。我连着说了两声谢谢。

过了两分钟左右,服务员把我的粉丝汤端上来了。

我在搅动着碗里的粉丝,突然听到女孩子对我说:“你这是什么汤,看起来也蛮好吃的”。很少在吃饭的时候被陌生的同桌搭讪,我有点被惊到。

“百叶包粉丝汤”,我客气地回应道。

“噢,我下次可以点一碗尝尝”,她笑着说。

我朝她碗里看了一眼,红色的汤汁。

“你那碗应该蛮辣的”,我接着说。

“是的,我喜欢吃辣的”。她很自然地接上。

挺亲切友好的一位女孩子,这是我当时很自然的印象和反应。

我以为就此结束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好像打破了我对她的好感。

她又问道“你在哪儿上班呢?”不知道为什么,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点反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戒备。

“在徐家汇”,我有点勉强地回答。

“真巧,我也在徐家汇”。她有点兴奋起来。

“你在徐家汇哪儿呢?”我很不走心地补问了一句。

“在漕河泾”。她回答。

“噢,这样”,我又礼貌性地回答她,但略带想结束对话的意思,不知道她是否听得出来。


也许是出于戒备,也因为加班后的疲惫,不想再应付自己“以外”的人,只想把自己的独处空间好好保护起来。

于是我拿起手机,开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见状,便没再多说。

期间我只感觉到她很认真地在喝她的那碗漂浮着红沫的粉丝汤。偷瞄了一眼,她左手拿着的是一份锅盔饼,嗯,她吃得很香。

后来,她吃完了,我以为她就默默起身走开。没想到她又说了一句:“我吃好了,你慢慢吃。”

听到这句话,心里突然间好像淌过一股暖流。

而我抬头回应她的刹那,心底又掠过一丝悔意,因为我看到了一张真诚而灿烂的笑脸。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有些百感交集。

从她的衣着打扮来看,不是那种很精致的女孩子,她最后那一句话,脸上挂着的那个笑容,却带着一种善良、开朗、热情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感染着我。

而我呢?内心明明也很善良,很愿意和她那样的女孩子交流,为什么刚才就紧紧地锁住,小心翼翼地防备?

究竟是什么让我变得有些冷,有些束缚,有些顾虑,有些防备?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每天都行色匆匆。早上打鸡血打仗,晚上加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没有精力去说更多的话,甚至懒得给家人挤出个微笑。更不用说和陌生人的对话。

有时候觉得是自己是在努力生存,而不是用心地生活。

不然,为什么就没有那份关注美好的心和力呢?

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事件,又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戒心。

所以,真诚的笑和热情就特别暖心。

我们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我放佛被打了脸。

嗯,记住了。

今天中午,外卖订得有些晚。超过了时间还未送达,而离上班时间已经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我看了外送员的定位,车子离公司几百米,但是车头一直在转,我心想,难道外送员不熟悉线路吗?

但此时的我并不是太着急。

下楼去等,过了几分钟,外送员的电话来了。电话那头是局促的声音,信号断断续续,我听得很费力,大概听出来他在港汇一座,离我的公司还有几分钟的时间。

他又很着急地说,我使劲猜,我说你是想先点“送达”对吗?他说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有点心疼。这时候另外一个念头闪过,怎么听那声音有些像女孩子?越听越觉得无法分辨出来。

过了大概五六分钟。电话又来了,我看到了她,是“她”。从她手里接过外卖的时候,心里多了几分敬畏。她一直说着不好意思,我笑着说没有关系,关心地说,是因为下雨吧,她说不是,因为订单太多了。

很想报以对方更多的温暖,却不知如何表达。

而她已经快步离开。赶往下一个地方,送餐,取餐,送餐......

这是我碰到的第二个女外送员。

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不容易,都在努力地奋斗,奔波。我们是同一类人,那就多带着微笑,带着真诚,因为你曾经被别人温暖过,所以,也试着传递,说不定在某一刻就能暖到他人,那也是一种幸福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