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圣地“一点”的传说
2023-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南海北的雪
前不久,有幸到访浙江绍兴,顺便去了一趟兰亭。说是“顺便”,实则可以说是“专程”。
当天,绍兴下着雨。上午去鲁迅故里,去周恩来祖居,下着小雨。下午,雨停了,我们赶紧去兰亭。
兰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亭”,现在要看的,是一个景区。当然,景区最核心的是兰亭。
![](https://img.haomeiwen.com/i952794/9ca324762fbac49b.jpg)
进到景区,即可看到“书法圣地·兰亭”的宣传。兰亭书法,又因王羲之。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大家都是知道的。作为一个不同书法的“文化人”,对书法就不多评判了。
这里主要想说说,二王父子相关的“一点”的故事。
典故:
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小时候毛笔字写得很不错。有一次,他问母亲何时能超越父亲,母亲说,要练完十八缸水。
献之练完三缸水后,迫不及待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王羲之觉得字的结构有些松散,便在“大”字下面加了一个点。
随后,献之将加点的“太”字拿给母亲看,母亲看后说道:“吾儿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献之明白那一点是父亲写的,此后,更加刻苦地练字,终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952794/c8e2c0ad50a210b9.jpg)
在兰亭景区,设立有一方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太”字,这就是当年王献之书写“大”,而由王羲之加点为“太”的这个字。
其实,传说归传说,哪个“大”字加点为“太”,也无从考究。
我偶然在网上发现另一个版本的“太”字石碑,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字的写法完全不同,几乎不是同一个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952794/c2408ebce252bc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