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剖析

2024-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子晴读书

1月份过去11天了,我遇到了文字荒,每天更文都很困难。

最近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个征地的故事。由于对故事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具体工作不太了解,虽然故事听上去很感人,但是我没有亲身实践,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有点像鸡肋,弃之不舍,食之无味,想了想还是果断放弃。

我感觉,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确实不好写,自己想象力也不丰富,还是要写自己经历的事情相对好写一些。

昨天听了老舍先生谈写作,老舍先生写到:

““我有一肚子故事,就是写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若追问他: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有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告诉你的尽是一些新闻,一些事情,而没有什么人物。我说,他并没有一肚子故事。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的身边溜走了;他只记下了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实。要想把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

这不就是说我吗?听到一个故事,以为自己能写出来,其实自己只是听到一些新闻,并没有深入了解,以后还是要踏踏实实地练习写完整的人,完整的事才行。

这几天很忙碌,除了正常工作,家里的老人生病需要照顾。一下子把生活规律打乱了,自己时间规划也不合理,每天很忙,又忙不到点子上,所以出现更文困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少。读写不分家,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就输出,当然无东西可写。那些身边的事儿,经历的事儿好像写得差不多了,每天几乎千篇一律的生活,不能只记流水账吧,所以下一步要继续读书,保持持续输入。

二是惰性强。变得不爱思考问题,写作兴趣不浓厚,状态低迷,没有了初入简书时的激情。以前群里每月一篇3000字的大作文会完成一篇,上个月就没有写,其实仔细想想还是能写出来的,但就是不爱动脑,一放下就不愿再捡起来。

三是身体原因。最近眼睛干涩,可能长时间看电脑和手机看的,平时总爱屈眯着眼睛,自己不注意用眼卫生,所以没怎么看书,改成了听书,效果不太好。

四是内心不宁静。虽然有客观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主观原因,心在不静的时候,变得浮躁,看似在写作,脑子里一会想起这件事,又想起那件事,注意力不集中,偶尔又看看手机,刷刷短视频,不能专注做事,肯定做不好事。

问题真是不少,争取以后改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