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教育

如何提升理解能力?-你真的理解“理解”吗?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66人  毛小五

1.1理解的意义

理解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只有基于对某个思想的全面准确的理解,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对特定的思想做出有效的分析、评价和修正,从而做到更好的思考,思考得更好。没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全面的批判,没有建立在有效力基础上的批判那不是批判,是骂街。

理解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理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扎根于理解之上的,理解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和我们的生存境界。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力高低关系到我们能否清晰的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自己的能力大小是怎样的。对商业的理解力高低直接决定这我们在商业市场的表现好坏。对意义的理解能力高低,关系到我们能否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一本书的理解......,这些都与我们的理解能力密切相关。

1.2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就是找寻对象的客观文本和读者(听者、看者)的主观文本交集的过程,或者理解为“事”、“欲”融合的过程。读者的主观文本我们也可称之为“先见”,意为“先入之见”,一切理解的过程都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先入之见”的参与。不同的“先见”使得哪怕我们理解的对象是同一客观文本,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理解”。

一个人要想完全避免这种“先见”是不可能的,这种“先见”来源于我们的经历、我们所受的教育、甚至来源与我们所受的胎教和基因。当我们的阅历很少的时候,我们的主观文本很小,一件事物的客观文本与我们的主观文本的交集很小,所以我们只能对一件事物很少、很片面、很肤浅的理解。随着阅历的不断提升,同样一件事物的客观文本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我们的主观文本越来越大,主观文本与客观文本的交集越来越大,我们对同样一件事物的理解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

1.3理解的质量

理解的过程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我们的理解并不是简单被动地照单全收的接受过程。理解的过程往往是浮想联翩主动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无意识的添加许多本身不存在而仅仅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想象和引申中的“事实”,尽管我们对此毫无所知。

1.3.1影响理解导致理解偏差的因素

影响理解导致理解偏差的因素

1.3.2理解的消极表现

不解:生成理解失败,自知自觉,不会导致错误的行动和结果。

误解:生成了错误的理解,不知不觉,很容易导致错误行动和结果。

1.3.3理解的积极表现或者最终目标

准确而全面,做到不错、不增、不减。

1.4提升自己的理解质量的方法

认真读:认真读,认真倾听,不要急躁;

写写画画:养成动笔的习惯,把飘忽的文字固定成严密的逻辑;读完一本书养成做综述的习惯;

多读几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移情的读:把自己想像成作者,设身处地的阅读;

提问和分析性的读:结论是什么?论据是什么?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重要信息被遗漏?有没有更合理的结论?......

与人讨论:与作者或者其它人进行讨论;

做长期的准备,持续学习:扩大自己能够理解的概念的范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