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
曾国藩“点了翰林”,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官运亨通。因为翰林之中,也要激烈竞争。
成功者,叫“红翰林”,可能很快升迁,入值南书房,成为“天子近臣”。失败者,叫“黑翰林”,可能几十年还窝在翰林院里走不了,或者外放随便一个地方官了事。
翰林官员升不升官,是黑还是红,主要靠什么呢?说来有意思,和学生升学一样,也靠考试。
翰林院有一种叫“翰林大考”的考试,每隔几年考一次,所以翰林生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准备大考。
为了考查翰林们的真实水平,翰林大考是不定时的,每次都是突然袭击,临时通知。
所以关于大考,北京城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叫“金顶朝珠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就是说翰林们戴着金顶,挂着朝珠,穿着紫貂,成天不用上班,过得非常逍遥。但是“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就是说突然听到要大考,吓得魂飞魄散。
之所以吓成这样,是因为考试成绩,直接决定命运,不是说你不想升官就行了。考得不好的,可能降级、罚俸,甚至罢官。
所以翰林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
在管理学上,有两个著名的管理方法,一个叫KPI(关键业绩指标),一个叫OKR(目标与关键结果)。
KPI是一种目标量化指标。
通常情况下,公司越成熟、目标越可量化、越可以具体的时候,KPI使用得多。它像秒表一样计时、计速度。比如,工厂、销售等工作。
科举考试,是一种很成熟的模式,很像KPI。你必须通过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步步的通过八股文考试,才能最终完成目标。
OKR是一个目标分解体系。
如果公司,大体上知道怎么做,具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设目标为主,也就是OKR,所以OKR更像指南针。
翰林大考和科举考试不同,考的不再是八股,而是考查一个人的学养和见识,考的是知识广博,这些细节是不好量化,也无法具体形容。
所以,翰林大考更像OKR,先制定目标,然后通过关键结果,来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OKR就是让一个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通过关键结果,不断向目标前行。
关键结果,有2个原则:
1、具体
2、可衡量
也就是说,你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用数字是可以衡量的。
曾国藩制定了“圣人”这个目标,然后通过“十二条军规”这种具体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来检验自己读书、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十二条军规”就像曾国藩的人生导航系统,他通过“日记”,不断调整算法,以确保他的人生航向不发生偏离。
假如此刻你正坐在一架平稳的飞机上,你认为这架飞机有多长时间,是严格地行驶在预定的航线上?
90%?
80%?
70%?
答案是:从没有!
因为航班的自动驾驶系统,会不断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比如气流、风速),调整实际航线和预设航线之间的偏差,不断做出动态调整。
为什么曾国藩坚持写日记,一天都没有放松过?因为人生就像飞行,没有一劳永逸的努力,我们必须不断地动态调整,才能保持不偏离人生的目标。
所以,曾国藩无论是对考试、工作还是人生的准备,都比很多人充分得太多太多。
之后的几次翰林大考,曾国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有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升迁速度。
时光,只有足够近,才能被不虚度,它更像KPI,你要完成足够的量,才能达标。但时光,只有距离足够远,才能被证明,因为它更像OKR,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
部分内容引自张宏杰《曾国藩传》
张宏杰《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