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中国西部女童》有感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来时的路
图/恩

                      ——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

        初看到《中国西部女童》的时候,感觉作者带我进入了一个故事的海洋里,大概和其他人一样,更好奇的是女童们的身世,好奇她们又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的。再次翻阅这本书,我则以另一种心境来体会。我想我的一生是无法做到这样的。

        教育践行的路上是孤独的。唯有背后的支持者才是莫大的鼓励!作者用了十余年游行在西部地区,散播爱心的种子,从陌生人到熟悉的陪伴者,不但靠的是爱心,还有技术。与生俱来的自卑、害羞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如果说白发增多了,有一部分一定是为女童们操了太多心。操心的不单单是经济,还有心理以及学业。捐助1个孤儿,但若考不上大学则三方都不爽,那不是红绿青蓝的目标!为了使她们摆脱这些心理,作者在女童们身上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了能更多的了解女童们的心理世界,不得不承受这京滇往返的折腾。

      “爱心+技术”一直是红绿青蓝救助孤儿所践行的理念,10余年的艰辛构建,红绿青蓝迈出了5个步伐,来探索孤儿救助的长效机制:

        ——"1+1"夏令营(5年)

        ——外地借读

        ——实验校(2学年度)

        ——救助中心(2年)

        ——孤儿微校(悬置2年后重启)

      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 而这份工程需要爱心、责任以及耐心来浇灌。而“浪迹天涯便是家园”则成为了作者历来认同的教育追求。自“红绿青蓝”创建以来,已有11年,这里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有的素不相识;有的仅一面之缘,而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理便是“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只因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需要帮助的孤儿不因贫困失去升学的机会。你无需知道我是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则成了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心得。

      一直说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在这本书里,作者就是一个好的诠释,能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以及大部分个人工资贡献给教育,身边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钦佩的。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才能够做到的。也许这也是我开启研究生生活选择跟随作者的理由之一。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没人能说得清,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倘若能影响一个人在处事时,遇到利益诱惑时,分清什么该做或不该做,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变得粗糙起来,背离、麻木、简单以及轻率充斥在教育中。功利让很多原本的“不应该”变得理所当然,而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理所当然中,慢慢失去了新鲜感以及吸引力,甚至起码的本真。在交叉路口,似乎大家都忘了一开始是为什么出发,而忘了出发的目的。

      往后我的生活亦是会如此:每当想要犯错时,总能想起作者一句“做人不能有道德瑕疵”使自己瞬间肃然起敬,时刻提醒自己,在利益面前或其他事情面前,该如何权衡?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人,但我完全能选择自己该如何度过。

      在作者身上,我看到了情怀与坚守。什么是情怀?情怀就是明明可以不做,但是非要做;明明可以跟其他人一样轻轻松松,却非得要坚持自己的一点想法,再苦再累也甘之若饴。

文/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