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叛逆期了吗?怎么不跟家人好好说话了呢?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叛逆期了吗?怎么不跟家人好好说话了呢?
人的一生里有很多次叛逆。如果你足够心细,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孩子在两岁左右是不是也出现过比较难带的情况?
之所以要回忆孩子两岁左右的情况,是因为我们要认识叛逆,而且我们需要从应对孩子最初的叛逆中找到答案。
两岁左右,孩子可以自主行走,对于习惯了爬行的孩子,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这种突破让他对自己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他需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愿意走路,不顾一切的走路。与走路同步进行的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吃饭、洗漱、穿衣等,孩子都想尝试一下。为此孩子经常把自己搞的脏兮兮的,父母对此也只能说句:两岁的娃真是太难带了!
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它伴随着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成长而产生。在身体上,他的四肢有力;在心理上,他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孩子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交流。
同样的,三四年级是孩子的又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孩子对新环境(学校)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而且大部分三四年级的孩子身体发育会突飞猛进。这一时期,孩子饭量大增,衣服鞋子没几天就小了。
具备了这些条件,孩子自然会开始他新一轮的探索。他们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在家庭中确认自己的地位,迫切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己掌握钱财、挑战父母的权威……这些都是孩子叛逆的标志,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做为挑战者,孩子的言语会偏向于激烈,这是孩子从实际生活中习得的,他们不过是将从父母口中的言语还回来。他们曾因为这些言语而屈服,而感到恐惧,因此他们认为激烈的言语就是权威的象征。
做为被挑战者,父母的权威被挑战,父母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地位,一定会对孩子的过激言语进行标记(这是叛逆的孩子话不中听的原因),同时想方设法的重塑自己的权威。
父母和孩子的对抗集中于一点——价值感。孩子急于展示自己的价值,父母努力巩固自己的价值。
这样看来,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出让一部分权威,以使孩子的价值有所体现。当然,施舍的权威并不能真正满足孩子,所以,父母也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