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2023-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寶天天践

当进入“可怕的两岁”,多数孩子都会经历一个易发脾气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突然开始对所有事情说“不”。当孩子为了说“不”而说“不”,父母会感到困扰,如果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为什么说“不”,父母一定会长舒口气。

两岁左右,孩子会出现独立于父母的内在愿望。心理学家称之为分离/个体化过程。分离表现为孩子从身体上离开父母的意愿,个体化是指孩子内在独立自我意识的形成。两岁这个年龄是分离/个体化过程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个阶段,孩子希望离开父母的呵护,开始努力变成一个独立的人。

孩子认为自己是父母的一部分,这样让他们感到安全。但是,分离渴望以及自己不再是父母一部分的意愿,让他们感到惊恐和无助。为了对抗这个情绪,他们开始试图控制每件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感到恐惧和无法自控,这种感受让他左右为难,他渴望成为自己的主宰,但同时又想继续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这种不切实际的渴望正是孩子心中想要自立的呐喊。他们试图控制周围环境但又无从下手。同时,刚刚萌发的“我”的意识,让他们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对待事物。“不”的意思是:“我不是你,我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们的愤怒源于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焦虑。

两岁左右孩子发脾气,并非故意让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他们只是在经历一个成长的困难阶段。

人生的这个艰难阶段被称为“可怕的两岁”,但父母为什么要用负面眼光看待这个正常的成长阶段呢?难道我们希望孩子一辈子都依赖我们吗?当父母明白孩子为什么说“不”,就能以放松的心态更有效地做出应对。还有一点很重要,孩子这样做的目的并非为了给父母添乱。父母大可不必对此耿耿于怀,因为孩子发脾气并不是针对你,而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使然。

当21个月大的儿子罗新第一次发脾气时,妈妈有点儿不知所措。就因为家里没有他最喜欢的麦片而妈妈给他不同的麦片,他就开始大喊大叫。妈妈试着解释:“罗新,家里只有这种麦片了。”但是罗新更加生气,也提高了哭闹的嗓门,当妈妈试图抱他时,他噘着小嘴踢妈妈。无论妈妈用什么方法试图平复他,都无济于事。

罗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他感到非常沮丧,心理有强烈的需求却无力满足。他推开妈妈,一方面是内心分离倾向的结果,同时也是无法忍耐延迟满足却又无可奈何的反映。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想要什么就希望立刻得到满足!他们还没有学会等待,还不懂得稍后或者未来意味着什么。因为妈妈做不到他希望的事情,分离和依赖两种力量开始同时左右罗新。这时,妈妈可以教罗新一些词汇,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

妈妈理解罗新的举动。“这对你的确很难,你真的很生我的气。我说‘不行’让你不高兴了。”这番话让罗新感到妈妈明白自己的想法。妈妈静静地挨着罗新,等着他的哭声渐渐平息,其间不时安慰一下“真遗憾你现在感到难过”。很快,罗新安静下来。他张开双臂,示意妈妈抱抱。妈妈抱起罗新,让他继续完全静下来,然后说:“你生气没关系。有时你就是想这样,妈妈理解你。妈妈爱你。”

有一次,罗新发脾气闹得太凶,妈妈担心他会伤到自己或打坏什么东西。于是她紧紧抱住罗新保证他的安全,也防止他踢到自己。同样,这也是出于爱和同情。

还有一次,妈妈和罗新在商场的收银台正在付款,罗新吵着要买糖果。

妈妈说:“今天不能买糖果。我们这次是为晚饭买食物的,如果现在饿了,可以吃一些饼干或者香蕉。”一听不能买糖果,罗新又开始发脾气。

妈妈把购物车推到一边,对收银员说:“我一会儿回来。”她把哭闹踢打的罗新抱到车里,放在安全座椅上,然后静静地坐在旁边。等罗新安静下来,她说:“我们有两个选择,我们现在回商店或者我送你回家,让奶奶看着你。我希望我们一起回商店买东西,但是你不能再哭闹。你同意吗?”罗新点点头说:“同意。”然后,妈妈带着罗新回商店买了东西,罗新也没有再闹。

强大的内在成长冲动,让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内心的冲突。万事依靠大人的孩子开始跌跌撞撞寻求自立和掌控环境的感觉。他们不知如何才能自立,因而其行为往往显得难以理喻。

学会应对孩子发脾气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还会经历一次分离/个体化阶段。那时,对独立的渴望让他们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但实际上他们仍然需要依靠父母。但是,他们的行为更有风险,对未来人生也有更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有效应对了他们成长的内心冲突和冲动,孩子就能更平稳地度过困难重重的青春期。

幼小的孩子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冲动,但他们还不懂自己的感受。他们被强烈的愤怒控制无法自拔,同时又充满恐惧。实际上何止两岁的孩子,许多成人也无法控制内心的冲动,从而变得难以理喻、痛苦挣扎、充满恐惧。

如何合理应对孩子发脾气对父母是一个重大挑战,因为这将关系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正常社交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