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请艺术家站在艺术立场搞创作

2020-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胡柳烟

请艺术家站在艺术立场搞创作

艺术创作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要书写人民,要反映时代精神面貌——有些人对其理解很狭隘,仅止于教化目的,仅止于政治正确,鲜少有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它。

在一些人的思维惯性里,虽然他是个搞艺术创作的,但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准则,而是别的什么准则,他的主观能动性,变成了客观能动性。其实,上述创作主张是放之四海皆可、古今中外皆宜的大白话。对艺术家来说,它是山泉水,山泉水好喝,但搞艺术的最好能多些味道,所以用山泉水泡茶或者酿酒,再好不过了。艺术家与其揣摩上意视之为政治关怀艺术方向的指导纲领而在那里“欲抱琵琶半遮面”或忸怩作态难以释怀,倒不如心态阳光些,从艺术真本角度去对待它。

一  好的艺术家会自觉关注时代,关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他的“关注”已成习惯,是极自然的,不用刻意去做,不需要谁去提醒他该关注关注了,也不会是为了让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高兴,就专门去关注某一方面的事情,那是狗腿子们干的事情,或者是公关们干的事情,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会去干的事情。艺术家关注时代,关注某件事情,是因为那些有可能转化成为创作素材,进而变成作品,不是因为别的。时代有很多面,现实有很多种,艺术家的切入角度各不相同,不能规范统一,这是基于事实的原则,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二  活生生的人组成人民,人民的生活即是现实,人民的生活即是时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即是时代精神面貌。人民的生活又不是条文,或者两清无疑的合同书,或者一清二楚的字据,哪里会固定得那么死板呢?你的笑和他的笑不同,你的哭和他的哭不一样,你的观念和他的观念有出入,单个的人有他自己那部分特有的气质、性格、经验等等,难道这些鲜活的人——社会人情,不该好好关注吗?艺术脱离了人的鲜活,脱离了生活的百态千姿,还能有活力吗,还能精彩得起来吗?艺术是为了谁?为了人,为了生命,那到鲜活的人群中去发掘创作内容,变成作品,不就是书写人民,书写时代吗?什么叫“深入”,什么叫“血肉丰满”,什么叫“心有灵犀”,这才是考验艺术家的问题所在。

现在,有些人,在创作时,在对待关注人民,书写人民这件事情上,很简单粗暴又虚情假义,或矫揉造作刻意煽情,或假大空泛吹喇叭放卫星,或肤浅表达不走真心,或敷衍了事图完成任务。为什么会如此尴尬恶劣呢?因为对咱老百姓的感情不够真、不够深,对咱老百姓的生活、情感了解得不够真、不够深,怎么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结果是什么,他还要向上交差,还得保自己饭碗哪,那可不就摸着脉看得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用些装点门面、不痛不痒的东西,冠冕堂皇地唱大戏,反正又不是真心做给人民看的。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写的东西他们自己都打心底里怀疑,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写的东西,那还谈什么感动别人?不过是为了饭碗做做样子罢了,谁在乎啊?

这就是我们痛骂他的原因:高举着旗帜喊口号,别人冲锋他撒尿。鸡贼得很。

三  艺术的土壤千千万万——这个鲜活世界的万事万物,更广阔的还有无边际的宇宙。艺术家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表现什么,不表现什么,有他自己的选择和理由。优秀的艺术家,他们能够把前面讲的创作主张内化于无,无为而治之功,不需要刻意拿出来强调。我们去看《红楼梦》,里面有没有关注人民、关注时代?当然有。那再看《伊索寓言》有没有关注人民、关注时代?当然有。那再看《史记》有没有关注人民、关注时代?当然有。关键还在于艺术家自己的修为。艺术家自己少谈些主义,多做些实际工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是别人主张什么,咱就得去听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创作自由。这些不是别人送你的,白给你的,从来没有那个好事,这些都是要靠自己争取得来的。这么看来,艺术家在精神上,还得是个钢铁般的战士嘞!

不老花魁/胡柳烟

不老花魁/胡柳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