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帝本纪》笔记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别离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尧舜禅让
不说后世帝王,就说今日,在权力面前能够做到任贤不任亲,为天下人民谋利益而不为自家谋求私利者也在少数了,况尧处权力高峰,身死尚怀天下苍生,不是难能可贵吗?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舜遭受父弟谋害,死里逃生。面对父侵我财物,弟欲占我妻子,却不生复仇心思,此非大气量,大胸怀不能为也,当他在地下凿井,想出在旁边开一孔道,也算是能摸透父弟之心,可谓有“智”了。古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与人打交道当中,我们何不做一有心之人?能如此则上欲对我有难,我也能事先发觉,从而远离祸患,如范蠡揣摩越王“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共富贵”,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全身远祸。
读《夏本纪》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汤伐桀
皋陶献禹治国方略唯在知人,任贤与修养九中美好的品德,到了桀时背弃这些好的德行,以至民怨沸腾,待其失败,却将原因归于“悔不杀汤”,难道不是很荒谬吗?且“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若能修政以德,安抚万民,面对商汤讨伐,难道不能平定吗?后世有齐鲁长勺之战,齐,大国;鲁,小国,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说的不就是民心所向,天命归之吗?